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胡同口围着一群人,上前一看,不过是“老农”在卖东西。
墙边放着一辆自行车,车架左右挂着两个箩筐,里面放着两筐藕。藕上粘了一层薄薄的淤泥,不大容易看出它的好坏。一个十七八岁的农村姑娘,坐在旁边的一块石头上,黑的长辫上,黑红的脸颊上都布满了灰尘。她并不像有些小贩那样起劲地吆喝,只是等人来问时才答上几句,说起话来总是低着头,显得有些腼腆。做买卖不张口,真新鲜!城市里的小伙子,有意欺负这位朴实的农村姑娘,竟站在自行车前,“咔嚓咔嚓”地嗑着瓜子,瓜子皮四处乱飞。
这时,一位大妈走了过来,拿起一只藕,用指尖抠着上面的湿漉漉的淤泥。姑娘连忙站起来没说话,只是朝大妈一笑,随手接过藕用劲捋着淤泥。那几个小伙子往前凑了凑,嬉皮笑脸地对大妈说:“你可千万别买她的,老农就会坑人!您看看,这藕上愣给裹点泥,好像是挺鲜的,实际里面都是不能吃的老瓜瓤子。”姑娘连忙说:“大妈,您别听他们的。俺这是昨天下午才从池塘里挖出来的,留着这泥是为了保鲜啊!”大妈一时不知该听谁的,围过来几个要买偶的人索性走了。有个小伙子拿起一只又长又粗的藕,吐掉嘴里的瓜子皮儿,眼睛微眯了一下,狡猾地望着另外几个小伙子,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要不,咱们掰开看看?”“掰,掰!”那几个小伙子立即叫起来。姑娘看了看大妈,又看了看几个要买藕的人,眉头皱了几皱,竟然点头同意了。那个小伙子双手向下一使劲,露出了嫩白如玉的藕心。小伙子们一见傻了眼,皮笑肉不笑地说:“还不错,还不错。”说完便没趣儿地溜走了。那几个要买藕的人,一见这情景,又都围了上来。
大妈问那姑娘:“十几啦?”“十七。”“怎么你一个人出来卖藕?”“俺队里实行生产责任制,爹妈和两个兄弟都在责任田里哩。”“你爹妈不怕你亏本吗?”“不要紧,俺能行。”姑娘腼腆地说,沉吟了一下,她有些兴奋地说:“再说,俺们家现在也富裕多了,谁还在乎那三毛、五毛的?去年,俺们家还买了电视机,盖了三间大瓦房呢!”说完,她又朝大妈一笑,笑得那么舒畅,那么甜蜜。大妈说:“好闺女,我买两斤吧。”其他的人也纷纷挑选那些嫩的藕。卖藕片的姑娘帮着挑选,忙着过秤,喜盈盈的,显得又朴实又能干。
晚上,我打开那本装潢精美的日记本,把下午看见的那个卖藕姑娘写在日记里。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