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时候,很多诗人描写中秋,写的最多的就是团圆,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是团圆的象征,阵阵秋风送走酷夏,夜空如洗,静候月圆,水面荡漾,为圆月画下一幅美丽的油画。又是中秋,又是一年月满人团圆的时节,中秋的习俗也不少:赏月,吃蜜柚、吃月饼、打灯笼…….
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这一天,中秋就可以敞开肚子吃各种口味的月饼,五仁、豆沙、蛋黄、枣泥、火脚、鲜肉……每一个口味的月饼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的味道。我最爱蛋黄月饼,月饼上金黄的酥皮印着不同的图案,通常印的是花和月亮,寓意花好月圆。蛋黄月饼里也有豆沙,豆沙是朱红色的,软软的,豆沙的口感本来是沙沙的,做成月饼后,反倒是糯糯
的,蛋黄咸咸的,金黄金黄,像个圆圆的金球,一口下去,甜与咸融合在一起的口感好极了,狼吞虎咽时,免不得嘴唇上衣服上都是月饼残渣,虽然被妈妈唠叨了,但心里还是甜甜的。
快到晚上,圆月还未升起,天早已暗下去,我与伙伴们打着灯笼在街上走着,灯笼有很多图案,有嫦娥奔月、金蟾蜍、玉兔捣药……我最喜欢的灯笼是玉兔捣药,一只只玉兔拿着药捶捣药的样子可爱极了,街上热闹极了,市井长巷,熙熙攘攘,形形色色的人走在街上,有的买月饼,有的买灯笼,有的买礼品去拜访亲戚。我和伙伴们打着灯笼穿梭在大街小巷,欢笑传遍了大街,一盏盏灯笼七彩的光点亮了中秋的夜。
月升起来了,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我觉得今天的月格外的圆,格外的亮。皎洁的月亮像是女孩子圆圆的脸,浮起红晕。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秋风穿梭在树林中,萧萧瑟瑟,有无尽的秋意。我们一家人坐在门口围着一张只有重要日子才会坐得大圆桌赏圆月。我拿小刀切开蜜柚,蜜柚表皮是黄的,剥开是白色的,可以分成一瓣瓣,形状像极了月牙儿,果肉有红肉与白肉,撕开表皮才是果肉,果肉的样子像是雨滴组在一起的。吃起来酸酸甜甜,妈妈看着我吃柚,告诉我吃蜜柚寓意着我们以后的生活会甜甜蜜蜜,平安幸福,顺顺溜溜。我听了,便掰下一瓣递给妈妈,月光下我看见皱纹早已爬上妈妈的脸,妈妈脸上有着笑意。爸爸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爬到树上去看月亮,看远处的古井,看远处的草坪,讲着有趣的事,我们笑成一团,我坐在妈妈的身旁,靠着她,看向月亮,想象着月亮上有玉兔,有嫦娥,有吴刚,有桂树……想象未来的日子生活,只有在这时,心中才是最宁静的,心里很踏实。
中秋月圆,团圆则是美好。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取材真实,语言流畅,见地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