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忧国。”
——题记
倏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外公是一位医生,年轻时的勤奋刻苦使他成为县里的一名数一数二的内科大夫。退休后,他拒绝了四个子女接他进城享清福的机会,回到老家,成了村里唯一的医生。
在我看来,外公的做法很奇怪。村里条件差,他便一个人到县里买药,有生活拮据的村民来看病,他更是坚决不收人家的钱,只是云淡风轻地摆摆手:“不用了,我不差那点钱。”二十年如一日,村民们都尊敬地称其为“王大夫”,他也满足地笑着,亲切地问候起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
我不明白外公为什么非要留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一日黄昏,我陪外公在乡下的小路旁散步,故作漫不经心地询问道:“外公,您当年为什么退休后还要回农村为他们治病啊?这儿条件多差,城里才舒服呢!
他爽朗地笑了,密匝匝的皱纹顿时布满了眼角。他缓缓停下,闭上双眼,落日的余晖撒在他那慈祥宽厚的脸上,回忆道:“我打小生活在这儿,过去的人们得了病就要奔波几十里赶到县医院,耽误了不少病情,我学医的目标啊,就是学成了以后能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便利。他们康复后的欢笑,亲人痊愈后的眼泪,在我的脑海里啊,这辈子都忘不了。这些总让我觉得自己还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也算是不枉这余生了!
外公深吸了一口气,睁开眼,黄昏的风轻轻抚过他的面颊,在夕阳金晕的勾勒下,外公双眼凝视着远方,云卷云舒,夕阳西下,倦鸟归林,其佝偻的身形显露出一丝伟岸,双眼中仿佛有了光。
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在夕阳中燃烧着、热烈的身影,他将天际照得十分明亮。那一刻,那个坚毅的身影随着绚烂的晚霞印染进了我的脑海中,定格成了永恒。那是一份永恒的守望,更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坚守故土的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