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读书是在三岁以前,母亲时刻捧着一本书,不陪我玩耍。我以为书中有什么大秘密,便也开始看起了书。从那时起,我与书之间便有了解不开的联系,书也从此陪伴我直至今天。
我最爱看的书是《西游记》。读的最多,伴我最久的也便是它了。
幼儿的时候,我便每天沉浸在西游的世界里,那股痴劲,恨不得每天每时每刻都把书抱在怀里。吃饭时看,走路时看,睡前也定要看上一番,入睡时脑中尚且萦绕着故事的情节。那时,我从书中看到的是善与恶之间的较量,我看待世界的懵懂眼光也终于学会了区分好坏。
小学时做了一场手术,术后住院,而院中又无什么有趣的玩意儿,正好我又把《西游》带了过去。这一次我读到的是唐僧师徒一行人在路上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精神。术后伤痛极甚,这书中的故事精神便也陪伴我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也使我变得更加可以吃苦了,这种影响使我的学习生涯变得愈轻松,也改变了我的性格。
上初中之后,名著阅读中也有了《西游记》,这让我兴奋不已。再次打开书,依旧是熟悉的文字人物、情节,虽然故事相同,但由相同故事所引发的感触便又会不同。这一次,从师徒一行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中,我读出了古人的人生哲理,深奥的佛家至道。更让人震撼的是,孙悟空渐渐地克服了自的猴性,从一开始大闹天宫的不羁到后来斗战胜佛的沉静,从一开始对唐僧训责的不耐到后来的理解。悟空越来越变得像一个人,尽管它并不排斥猴的身份,亦给自己立了“美猴王”的旗帜。但是,它在取经路上,不知经历了多少的磨难,多少次崩溃,多少次心灵的伤痕累累,这才渐渐克服了性格上的缺陷,成为了斗战胜佛。这,是当今多少人所没有的?
至此,在我身边陪伴的,不仅是《西游记》中看待善恶的批判性眼光,还有师徒一行四人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更有古人的人生哲理,有深奥的佛家至道,更有那种克服自己性格缺陷的决心。
而这些,都是因为有书相伴,有《西游记》相伴。
这些,将会伴我一生,伴无数人一生,伴历史长河源远流长(求笔小神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