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时,爸爸端上一盘蒜苗炒香肠,我迫不及待地夹上一筷子放入嘴中。香肠肥瘦相间,咸中带甜,没那么多添加剂的味道,原汁原味的肉香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这是外婆的手艺。外婆的厨艺非常好,她炖的鸡汤、蒸的肉末鸡蛋都让我回味无穷。每次去外婆家,我都会问:外婆今天有没有炖鸡汤、蒸鸡蛋啊?这时候,满头银发的外婆就会从香气弥漫的厨房把它们端出来,笑眯眯地看着我,带着她特有的慈祥。
我最爱吃的香肠,外婆一般在冬天才做,我的生日恰是在冬至。每到冬至前几日,外婆就会念着我的小名,带着笑意说:"笑笑,到你生日那天,我们就可以一起吃香肠啦。"我听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于是,我对这道美味又多了一份期待。
往年,我隔三岔五就会往外婆家跑,为了看看那些挂在阳台上晾晒的香肠。虽然还是生的,但那香味好像早就弥漫开来,钻进我的胃里。
今年初,舅舅说外婆特地挑了最好的肉,加上神秘配方,精心灌制了香肠。香肠被挂在阳台上,在晾晒下一天天风干入味,这会使香肠的口感更加细腻。
后来,舅舅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了张照片,照片中,阳光包裹着香肠,看起来格外诱人,而外婆坐在椅子上,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杰作",银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有一日,舅舅打电话来,说外婆身体不适。我心中一紧,连忙和父母一起去探望她,那时,外婆看上去状态还不错。
两天后的晚上,我们正在闲聊,妈妈突然接到舅舅的电话,舅舅说:"妈可能不行了。"妈妈匆匆忙忙地驱车赶往外婆家。我呆呆地望着窗外,心中默念道:外婆一定没事的,外婆一定没事的……她慈祥的笑容浮现在我眼前,好像在对我说,香肠快好了,马上可以吃了。我和爸爸焦急地等待着,不知道过了多久,刺耳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爸爸接起电话,脸色沉重,然后在原地愣怔了很久……
今天的晚餐,蒸好的香肠摆在桌上,热气腾腾。妈妈慢慢咀嚼着香肠,眼睛红红的。"以后再也吃不到这样的香肠了!"我也咀嚼着香肠,咀嚼着外婆爱的味道,也咀嚼着时光的残忍。这香肠依然咸中带甜,如今又带上了一丝苦涩。
满头银发的外婆仿佛依旧坐在我们面前,笑眯眯地看着我,笑里带着慈爱,也带着她对晚辈的牵挂……
教师点评:这篇文章语言清新质朴,在平缓的叙述中展现着浓浓的暖意——外婆对“我”的疼爱,“我”对外婆的不舍,于生活的微小处见深情。文章多处写香肠,让这一美味的食物成为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且由此构成层层递进的结构,构思新颖,不落俗套。文中的“舅舅”也是很重要的线索人物,通过他的话语,“我”知道了“外婆”背地里的一些情况:带着爱意精心灌制香肠、耐心等待香肠风干入味、身体不适乃至因病去世......一些不会被外婆说出口的经历以十分自然的形式直截了当地被“舅舅”描述出来,香肠背后的故事让香肠吃起来更香、更美味,香肠中凝结的属于外婆的爱意因此更加浓厚、明显,也让思念的情绪更加厚重。文章完成度较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