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门前的小溪都是有水的,暑假一到,村里的小朋友们就会三五成群地结伴去小溪捉鱼。
我也不例外,我们几个玩得较好的小伙伴会早早的约好,谁负责拿桶,谁负责拿棍子,谁负责抬簸箕。
也许你会很奇怪,捉鱼拿簸箕有没有搞错?是的,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没错!桶是用来装鱼的,棍子是用来吓鱼的,而簸箕则是用来截鱼和捞鱼的,因为没有网兜,所以大伙想了个办法,用簸箕来代替了。
草草地吃过早饭,集合后的我们提着桶,用棍子抬着簸箕,一行人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因为比较早,一路上都没有见到来赶溪捉鱼的人,我们自然能挑选最好的地段。阿英像个捕鱼的老手,她指着前面一段较开阔的溪弯说:“那儿溪大,草多,水也够深,一定有鱼。”大伙听了都深信不疑,阿英作势向前一指,抬簸箕的两人悄悄地把簸箕沉到小溪下游较窄的地方,然后从田埂拔了些草塞住簸箕两边的空隙,拿棍子的三人轻轻从田埂绕到小溪上游,用棍子敲打水草,把棍子伸进水里搅起浪花惊鱼,我和阿英则提着桶守在簸箕旁准备收渔获。棍子翻滚着浪花,离我们越来越近,大伙都满怀期待,我有点紧张,以至于提着桶的手心都被汗了一片。惊鱼的三人终于到了跟前两米,阿英高举右手喊道:准备!起!抬簸箕的两人得令,猛地把簸箕往后一斜提了起来,浊水从簸箕的缝隙往外倾泻,一下便露出簸箕里的鱼虾来。哇!大伙拍手欢呼,只见簸箕里一大堆鱼虾在那活蹦乱跳,我和阿英急忙用桶装了些水,把鱼虾都捉到桶里养着。有了这次的经验大伙更加配合默契,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几次之后已收获颇丰,其他来赶溪捉鱼的小朋友此时也陆陆续续到了,他们看着我们的渔获都不禁羡慕地夸奖。我们一行人挽着裤脚,提着鞋子,扛着工具,带着一身的溪水,又向下一段溪行去,溪里尽是我们快乐的笑声。
童年趣事还有很多。
记得外婆家的后院有几棵桃树,只要春天一到,那儿的桃花就会开得粉艳艳的,娇嫩欲滴。
那天,春风和煦,我慵懒地倚靠在桃花树下,呆呆地望着天空。几片桃花被风吹落,调皮地打着旋儿,从我眼前飘落。"好漂亮的花瓣!"我被它的美吸引,一下子跳起来,抬头,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缀满枝头。我抱住树干使劲摇晃,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灵动翻飞的蝴蝶,真是美极了!我在树下快乐地张开双臂,轻盈地转着圈,就像个桃花仙子,正享受着阳光、春风,还有浪漫的桃花雨。不知过了多久,我玩累了,又继续坐到树下,收集桃花。我去荷塘摘了一大片荷叶,铺在树下,开始趴在地上寻找没被我踩碎的花瓣。然而,大多都已残缺不全了。望着一地被我蹂躏的桃花"残骸",再望着树上寥寥无几的花,突然觉得很对不起它们,我踩碎了它们那么多的同伴,它们一定很生气吧,说不定还会惩罚我!我越想越害怕,竟大哭起来。外婆闻声赶来,我像是找到救兵般,一下子扑到她怀里,把哭的原因悉数道出。我一说完,外婆便哈哈大笑,笑得腰都弯了。半晌,才捏着我的脸嗔怪道:"你这丫头,看你以后还这么调皮。快去把花瓣扫到树下,它们就不会怪你了。"我信以为真,忙不迭地搬来扫把仔细扫起来。外婆在一边看着,又笑了。
这件趣事我现在仍记忆犹新,不禁感慨:儿时的记忆充满了太多太多的欢声笑语,可如今,却只能循着这条记忆的路,慢慢回味了……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标题新颖,文中分享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