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挺管用

四年级 叙事 850字
2023-04-20 21:00:40

十里风华,浮生尽歇,都在皮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皮炎改变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偏见,嘿!它挺管用。

暑假期间,我观看了一部电影《皮影王》。影片表现了执着于皮影艺术的民间艺人王大江传奇的一生,他不惜舍弃一切,全身心投入了探索皮影艺术的真谛之中,表现出他对皮影的热爱。屏幕上活灵活现的皮影表现使我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因此,我要求外婆带我去看皮影戏。皮影班子热闹非凡,点点檀香氤氲出繁华古韵,院内摩肩接踵,人声鼎沸。

只听三声锣响,灯光渐暗,熙攘的环境变得鸦雀无声。屏幕上端首先出现了片片屋檐,鳞次栉比的砖红色砖片和精巧绝伦的雕刻花纹瞬间吸引了我的眼球。屋檐下又挂着四个巧夺天空的灯笼,绿色的虎头盖,胭脂色的龙珠被一丝丝金黄色的围环裹于其中,外层是四里朱砂色的流苏,娉娉袅袅。耳边奏响二胡的悠扬,似雨打芭蕉,珠落玉盘。

随后出现了一棵桂花树,虬枝盘旋,绿叶繁密,星星点点的橘色花包藏匿其中。“鹅黄的桂枝轻浮悠悠碧水……”婉转的戏腔缓缓而出,我的心颤动了。目光转回台上,男女主角粉墨登场。一位姿容俊秀的男子头戴红缨帽,身着玄色长袍,正轻倚着休息。一位仪态大方的女子从绿瓦高墙的府中款款走出,身侧佩环叮当作响。纸片雕琢而成的小人一点也不显得单薄,他们的一颦一笑,都紧紧牵动着我的心弦。

捺不住好奇,我跑到后台探望年逾花甲操纵皮影的老人。一袭黑色布褂,双手挑线,左手轻提,右手拇指下压,带动戏中的男子负手而立,扬首怅望。眉头微慼,唱出浑厚的老腔,高昂中伴有低沉,轻柔中透出力量。粗糙的大手异常灵活,略显浑浊的眼中是赤诚与热爱。扯丝牵线扮军王,小戏可登堂。感念于老人,在市井喧嚣中守一方天地,传一份文化。

自那之后,我开始密切关注与拼音有关的一切文化活动,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把这份美好传播出去。这么想来,皮影,还真管用啊!

有些东西,以为很远,其实一转身就能看见;以为很陌生,其实一直都在身边。皮影,你是绚烂千年的容颜,你是黑白无声的诗篇,你是大地山川的滋养,你赋予我生成的力量。星辰总在闪耀,血脉代代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息!

教师点评:依序阅读文章,不禁令人依次感叹:标题和开头写得好生有趣,用“突兀”却巧思满满的口语用词来对“皮影管用”进行强调,趣味十足;接下来书写看皮影之前因,又巧妙加深读者对皮影的了解;而后讲述看皮影的过程,先对表演场景进行精巧优美的刻画,烘托氛围,后对皮影的外形及演出的故事情节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引人入胜——如此翔实具体地介绍一段皮影表演,非常可贵。再继续读下去,文中对于皮影戏演员细致的人物描写更是难得:没有这一设计,文章显得泛泛而谈,有了这一设计,皮影戏演出落了地,引着读者入了戏,真可谓——演员演皮影戏,有声有色;作者写皮影戏,绘声绘色;读者读皮影戏,喜颜悦色。更加动人的是,作者还不失时机将笔触从皮影艺术的悠久历史引入中华文化之博大,让文章本就不错的立意更上一层楼!皮影这一民间艺术,大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可这样一项流传千年的文化艺术如今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希望在阅读完小作者的文章后,能够有更多能够感悟皮影之“管用”的读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