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十足的记忆从儿时便馥郁满怀,至今都令人难以忘怀。一道菜,一件事,一个人,都是我心中年味的感慨。——题记
年二十八,年味渐染,意蕴渐酝。
“卖酥子嘞,卖酥子嘞——”
城里晨间总会被各种人形闹钟所唤醒,对了,村里今儿有市集,自然多了些小贩的叫卖。早起去集市,人不多,但小贩们早已就位,热情地接待每一位顾客。小街蔓延着各式各样的年味。“妹子,尝尝我这儿的瓜子。”“大妈,看看我这儿的沙糖桔。”一句句热情的话语,汇成了一条热闹的小街。
年味,如初。
正月伊始,各家各户都被大红色所填充,就怕体现不出自家的欢乐与喜庆。走街串巷、接待亲友,就要从早上九点开始。初一早上,不能有人叫你起床,若赶不上九点,则留在家中接待客人。接待客人,除了必不可少的年货外,在家乡,还要用麻子茶。所谓“麻子”,就是芝麻。“麻子茶”,则就是芝麻茶了。
拜年直到晚上,一家人便围坐在一桌吃团圆饭,便再好不过了。过年不一定需要大鱼大肉,朴素一点,也未为不可。“山家过年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样的过法,其实也充满了别样的风味。吃完了晚饭,一家人坐在暖炉旁,打打牌,聊聊天,多好。我想,人世间最温暖的场景,应该是雪夜里,生暖炉,和家人在一起,静闻雪落有声吧。
休息了有一会儿了,就会出门放烟花。小孩子们喜欢玩仙女棒,好玩又好看。点燃仙女棒,“刺啦刺啦”烟火的声音在耳边轻响。稍大些的,会玩冲天炮和擦炮。通常这时,会有一大群小孩子在附近看,看冲天炮飞得多高,看擦炮炸得多响。
红色的花枝将我从曾经浓浓的年味里拉出,新年在翘首以盼中到来,年味却依旧余留在我们的心上,曾经的烟火灿烂炳焕,现在的灯火依旧阑珊,曾经的年味并没有消失殆尽,红色的年味依旧在,一直在人们的心里,一直藏匿在烟火百姓里。
年有其味,红韵染霞。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