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初始,老师在屏幕上“丢”下六个字“老师穿针引线”,刚准备说些什么,教室里就变成了热闹的夜市,大家纷纷议论着,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这时老师大声说:“大家安静,观看完穿针引线过程后,是要写作文的!”听到作文二字,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老师,深怕错过一个小细节。
只见,老师托起一个透明针盒放在眼前,眯缝着眼,本来就不大的眼睛,瞬时变成了一条缝。他轻轻转动针盒取出一枚针,颤抖着手,把它捏在两指之间,仔细端详一番,取来线轴,找到线头,准备把线挑出来。这时,老师手一滑,线轴跌落在地,教室里顿时人声鼎沸。老师怕这场“笑战”没完没了,马上拾起线轴,把银光闪闪的针头朝下,露出针孔,准备穿针。
同学们知道关键时刻已到,便立刻止住笑,一动不动地坐在位置上,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老师拎起线,把线头伸到嘴中一眠,接着把线头卷细,双眼死死盯住针孔,微颤着左手,向蚁穴洞口大小般的针孔穿去,老师自以为线已经窜出了“洞口”,便把针与线举起,向我们展示他“高超的技能”。谁知老师只高兴了几秒钟,针和线就分了家,向别处“跑”去。
老师“不服输”,重新拿起线轴和针,伸出穿针引线的“老将”——左手,捏起线头,向针孔快速推进,像杂技演员一般,穿过了“蚂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