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深夜,孤独和寂寞像打翻的墨水一样奔腾涌来。我揉揉发酸的眼睛,想到“汽修车女孩”古慧晶的追梦故事,她那“不想做网红,只想做中国红”的话语似乎仍在耳畔回响。我握紧手中的尺规,更加坚定地走在追梦路上。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建筑设计师。在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乡村中,朴实无华的四方院落充满回忆;青石板旁,白墙灰瓦的小楼古色古香;白玉路上,恢宏大气的宫殿金碧辉煌……这些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楼房,大到一座大厦,小到一个小亭子,都是古今中外一位位建筑设计师的杰作。我希望未来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以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至于我与这个建筑梦的缘分,则要从小时候说起。
儿时的我生活在一个建筑设计氛围浓厚的家庭里,家中的建筑专业书、图纸、笔、尺规随处可见,每天都能听到姥姥和姥爷谈论房间结构之类的专业问题。就连出去游玩时,到达目的地的第一件事都不是找宾馆落脚儿,而是到当地的地标建筑、名胜古迹处观摩记录。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我对建筑设计,尤其是古代建筑渐渐有了兴趣。彼时,成为一名举世闻名的建筑设计师的梦想就此悄然萌芽。
有了追梦的方向,追梦的脚步也不能停歇。无论是居家阅读还是出门游玩,我的关注点从一帧帧精美的图片,一处处优美的景色上慢慢转移到桥梁结构、土木工程上来。越往深处研究,我就越沉醉其中。我惊讶于赵州桥、卢沟桥的巧妙结构,赞叹于宫殿斗拱的精妙绝伦,震惊于两千多年前陶三通在今天的应用之广,着迷在榫卯结构的变幻无穷中……
在学习上,我对数学、物理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写作业,第一个写的就是数学和物理,虽然有时会被刁钻古怪的题目“打”得铩羽而归,但一看到窗外的楼房,我就像是被醍醐灌顶了一样,重振士气,扳回城池。
虽然我对数学和物理不再抵触,但在考试中的表现却总是差强人意。那一个个红叉都化作了追梦路上的迷雾,而我就是那大雾中快要失去方向的旅人。每到这时,我都能听见一个声音在激励我:“学习上的拦路虎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拦的人宁愿被吃也不愿反抗。你需要换个角度思考:这次错了以后保证一定不会错!这样,错得多了,之后同样的错误就会少了,这不是离你的梦想更进一步了嘛!”这声音既是来自心底的呐喊,也是我对梦想执着追求的心声!深夜,虽然只有一盏小台灯亮着,但正是这声音,让这微弱灯光将房间照得亮如白昼。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未来能成为一名可以用古代技术、理念等来造福现代人的建筑设计师,再现中华古建筑的绝代风华,让全世界都赞叹华夏五千年悠悠历史的伟大!
青春正当时,奋斗新时代!
少年强,则国强!
中国梦,我的梦!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尤为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叙事散文,文章对于“梦想”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所做的讲述与探讨是其中最值得我们留意与关注之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梦想”,我们的创作大多离不开“梦想的力量”、“追梦的意义”、“逐梦的不易”、“为梦想而不懈奋斗”等内容,也经常避免不了出现“喊口号”、“无依据”、“通篇抒情”、“空话套话”等问题,但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这篇文章探讨的一样是这些内容,但并没有出现这些难以避免的问题。认真阅读、研究后,我们可以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真实具体”,作者谈及了自己真实具体的梦想,记录着自己真实具体的追梦经历,分享着自己真实具体的体会、想法,抒发着自己由此而生、有感而发的真实具体的情感、感悟,这些“真实具体”是坚实的依据,是有力的佐证,是翔实的事例,是身体力行、真情实感,是让文章可读、丰富、有趣、鲜活的所在,也是文章吸引力、感染力、即使只谈及自己却能拥有以一呼百的感召力的源泉。我们不妨多做领悟和借鉴,因为这样一篇文章,实在值得赞扬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