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侬软语不再

四年级 叙事 639字
2022-10-18 17:40:56

自小我喜欢和爷爷奶奶一起,围着一台电视机看戏。不爱京剧,不爱昆曲,只喜欢本地“土特产”越剧。并非偏好咿咿呀呀的唱词,并非沉醉于一波三折的剧情,甚至连生旦净丑也分辨不清,只留恋戏中人或回眸一笑,或泪眼朦胧时,那软软糯糯、独属于江南的语调。

不光是戏中,平日在家中,也爱乡音的韵味。

周末归家,才进门,方言版的“我回来了”急急出口。每每喊上一声,奶奶或从卧室、或从厨房里出来,状似惊讶地问:“今天星期五了?”问我的话,却是无需回答,奶奶早算好了日子等我回来,嘴角笑容藏也藏不住的模样,都告诉我,不必答。坐在饭桌旁,与家人闲话家常。眉飞色舞,话怎么倒也倒不完。上下唇瓣一碰,软糯的话语便好似玉珠蹦出,跳进玉盘里,入耳清脆。“以前我们这片地方儿叫东瓯,东瓯方言还有一个小故事,关于虎和火的……”用方言,将关于方言的故事慢慢道尽,瞧着桌旁的人们捧着碗筷,被故事中的虎和火唬得一愣一愣,分不清真假的样子,笑得乐不可支。多么可爱的火和虎!

古语、故事,混在一起才有韵味。饭后,搬张躺椅,拎张凳子,祖孙俩往树下一靠,感受穿过云层透过绿叶扑面迎来的阳光,惬意十足。此时再来一本诗词,爷爷眯眼许久,手指头戳着比指甲盖还小的字,用代代相传的语言一字一句、一句一顿地读,孙女在一旁用不太纯熟的家乡话磕磕绊绊地跟。方言特别的语调,让诗歌也多了别样的味道,古韵十足。

日出日落,一幕幕重演,花谢花开,一年年更迭。归家的问候,古音的趣事,诗词的诵读……方言咀嚼千百遍,越发有滋有味。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水一样的江南男女,自应配上温润的吴侬软语。

北方的语言字正腔圆,硬朗如疾雨,江南的软语似暖风拂柳。时代发展,地域融合越来越快。乡音在孩子们的舌尖淡了。暖风拂柳不敌疾雨席卷,奄奄一息。咳,奄奄一息,方言该怎么说呢?

教师点评:中心明确,思路流畅,取材真实,语言流畅,有自己的思考。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