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天宇初霁,阳光向大地洒下自己的光辉时,万物在睡眼朦胧间苏醒,窗外便会嘈杂起来。我走出院子,寻找声音的源头,那是一间低矮的“小屋”,里面住着一群“贵客”——奶奶的宝贝——七八只鸭子。这时,它们正叫嚷着,发出“吭吭”的低沉声音,仿佛是在抱怨奶奶的照顾不周,打乱了它们的晨练计划。
奶奶来了,她费力地搬开了堵在门前的石条,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们一窝蜂地冲了出来,叫喊着冲向河边。都说鸭在水里游得最快,但我觉得它们在岸上也不遑多让!尽管它们身材矮小,一双小短腿却跑得飞快,它们张开双翅,极力保持平衡,但时而也有“踩踏事故”发生。毕竟长得敦实,重心太低,被后面的鸭一推搡,就“一头抢地”,跌坐在地上。
鸭也分三六九等。有些心急的,就在高处扑棱着双翅直接撞向水面,溅起一大片壮阔的水花,顺便为自己洗去一身睡意;沉稳的会从岸上的石板上一级一级地走下去,再轻轻松松地跨入水中。看着它们在阳光下梳理着自己紫得发黑的尾翎,奶奶脸上总漾着一抹微笑,仿佛它们是自己的亲生儿女。
把鸭子们的食罐用稻谷装满,再混上水,就成了它们的美味佳肴。有时奶奶还会去池塘里捞上些蚌壳和田螺,再用砖头把壳砸碎,让鸭子们来啄食。有时奶奶出去工作了,回来时便已晚上六点多。一下自行车,她就心急火燎地冲向厨房,不是操起锅铲为自己做饭,而是持起了饭罐,搅动着罐内的谷物,随后急匆匆地奔向河边,把饭罐置下,站在岸上,满脸笑意地看着鸭子们争先恐后地吃完了,才转身去准备自己的晚饭。此时,已往往是晚上七点左右了。
奶奶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每天早上了。当鸭子们全部冲入水中时,在它们的小屋里,稻草“被褥上”总会留着三四颗晶莹的“宝石”,还散发着余温。每当我看到奶奶取出它们时一脸的幸福,我就会想起《草房子》中放鸭的杜小康,在每天早上也一定被幸福包围吧!
尽管政府现在已不太支持养鸭了,奶奶依然坚持着。她对鸭的这份感情,若转移到人身上,便应该叫作“母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