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与换衣

四年级 叙事 1211字
2022-09-14 12:46:24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前些年好像没这么热!”每到盛夏,人们对热往往感慨于当前,眼下的热远远会高过往年。就像今年,热得时间持续,感觉往年就热了那么几天一样。这段时间,我家的空调制冷出了问题,打售后服务电话快三周了,维修服务也未到达。倒是售后服务电话主动问了:“老师,你家空调制冷效果不好的问题,师傅上门解决了吗?”“都打电话两三周了也没来修!”“那我赶紧催催,请您谅解……”

今年盛夏的热,的确让人信服。难怪空调维修师傅们忙不过来了。我对盛夏的“热”,却直接表现在上下班换衣的行动上。

上班前,不论早晨还是午后,在家做得第一件事是换衣:把宽松汗衫脱下,换上较为端正的T恤;将休闲的运动短裤脱下,换上标志性的长裤。换上衣服的一瞬,一股燠热立时覆盖全身,几分烦躁涌向心头。就在刚好换好衣服的刹那,脸上有汗出了,T恤投降似的贴在脊背上。背上的汗已将T恤作为据点,开始点缀、描绘、渲染、画起了地图。

下班后进了家门,不论是中午还是下午,进门的第一件事也是换衣:换下拖鞋,冲向卧室,即刻把较为端正、脊背浸湿的T恤,从腰间经脊背来个倒挂,顺势脱下,拽过宽松的汗衫一把套上。再把那条贴在腿上的长裤急急地褪下,换上休闲清凉的短裤。立时,一种久违的轻松、舒爽重临心头,宛若卸下了一副烤热的担子。这种感觉下午下班后尤为鲜明,终可在家轻松自由一段时间了。直至第二天,又一次整装待发,开启又一天的循环往复。

上班要换衣,下班亦要换衣,盛夏促使我有了这样的习惯。看着我出门上班换衣、下班进门换衣,妻常和我打趣:“你这个人对换衣怪感兴趣呀?也不怕人家瞧见。”我苦笑地回:“倒是你们女同志好,上下班一样能穿裙子,男同志上班就不能穿短裤!?”“嘿嘿,这就是差别!”

可别说,还真着了男女有别的道。我心里清楚,对于上班的穿着,尽管单位性质不同,但都有着对穿着打扮不成文的规矩。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们盛装表演,舞台下的观众大可穿着轻松随意,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色理应有不同的装扮。

早晚散步或是健走,行人大都着装自由、随意。女同志穿着与上班差别不大。男同志差别就大了。着短裤、背心有的也嫌热,干脆光着膀子,袒着胸露着背,还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早晨健走时,我经常碰到一位穿着“严实”的老大娘,总是长褂、长裤,脖子里还套着条围巾。我走得热汗直流,她似乎还担心受风着凉。她的穿着在盛夏里很特别,甚至不和时宜。由此推断,穿着打扮除了天气、场合,还与个人的体质、习好有关。

每次回农村老家,我也有自己的穿着,总要换上旧衣服。一来为着帮忙干农活,二来主要源自老家的“习俗”。打小老人们就告诫:穿衣千万别花里胡哨的,入乡就应随俗。对于那些露胳膊、露后背的衣服,老人们极为排斥,越是赶时髦的衣服,他们越不待见的。就像赵丽蓉老师、巩汉林老师表演的小品《如此包装》,“这都没缝上……这都露着哩,也没包上啊?”

要是上坡摘花椒,甭管天气多么热,你都得裹得严严实实的,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露腿,会被蚊子叮咬;露胳膊,会被花椒树枝划破刮伤。干什么活,穿什么样的衣服,在农村就是一种自我保护。

想到这些,我对盛夏上下班的换衣习惯,有了新的认识与判断。该换衣就换衣,什么时候穿什么样的衣。既要拥有上班着装的正式与标志,也要有对下班换装的自由与悠闲。上班要有正式感,下班要亲切感;上班要有仪式感,下班要有自然心;上班要有责任感,下班要休闲情,张弛有度、两者合一,才是完整的自我,才是完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