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俗称风筝。从古至今,它都备受人们的喜爱。
《红楼梦》中的大家族指你放的“晦气”,也是别具一格,近日观音山举行风筝节。风筝布遍了天空,随着一个又一个的风筝蹦上去天空活像是印上各式各样图案的白纸,“手”往哪画,画上的图案就往哪跑,非常有意思。
犹记得1915年,巴拿马举行了万国博览会,我国哈国良制作的“蝴蝶”“蜻蜓”“仙鹤”“花凤”这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而且中国发行了第一套风筝特制邮票的图案就是这获奖的风筝,由此可鉴纸鸢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纸鸢虽小,但它那么富有诗情画意,不得不说它是我国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纸鸢样式不同,寓意也不一样的。如画上龙和凤的纸鸢,它与是龙凤呈祥。传统纸鸢的做工十分细腻。因为传统纸鸢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制作方法和手艺,还要有着工笔细描的绘画技术,所以它又何谈不美呢?正因为要求严格,会制作传统纸鸢的人并不多,能够画得淋漓尽致的也就更少了,现在的纸鸢不像传统的纸鸢那样,不仅材料不同,制作方法也不同,现在的纸鸢大多是用尼龙布为面料,而传统的纸鸢是用宣纸制作而成的。虽然现在的纸鸢比传统的纸鸢更结实,但传统的纸鸢有一点是现在的纸鸢无法相比相媲美的,传统纸鸢是精益求精,经过许多道工序才完成的,上面所绘制的图案画的不像尼龙紫嫣那样,由流水线工程做出来的固定图案,每个都十分相似,都是要一笔一划画出来的。有着不一样的韵味,处处流露出一般一股令人说不出什么味但又令人着迷的味道。
中国风筝文化历史悠久,古时候儿童对子鸢也是充满了喜爱,有句诗中写道“儿童上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传统的纸鸢古色古香,大方美观。不仅可以娱乐,还具有观赏的性质,画的每一笔,每一画都需要十分认真,稍微不小心,整个紫鸢便前功尽弃了。
如今,愿意学习制作纸鸢的人越来越少,其原因大致是学习制作纸鸢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纸鸢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从古至今流传到现在,我们不能让它就此失传,要积极参加保护纸鸢的公益活动,宣传各种关于纸鸢的文化知识,这些可都是古人们宝贵的智慧结晶啊,那些精美的传统的纸鸢背后是经过多少代人不断尝试和改良啊!
传统纸鸢有着丰富的寓意,精细的工艺和图画,将古人们的各种怀念与生活展现在眼前,令眼前一亮,更加了解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师点评:这篇说明文不仅主题特别——作者选择对“纸鸢”,即“风筝”这一既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底蕴,又能随处可见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做了介绍,也角度全面——作者既介绍了风筝于过去的起源与变化,又谈及了风筝在当下的演化与发展,同时也向我们强调了风筝的传承所面临的挑战和境遇,并发出了自己的呼吁。因此通过这篇说明文,我们既能了解到这个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玩具”的事物所拥有的更多知识和更多内涵与魅力,也能了解到它历经历史的沉淀与无数人们智慧的淬炼后,不仅仅作为“物”,还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文化元素”而存在的独特之处,更能了解到同风筝一样的传统文化应当也值得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能让事物、事理为更多人所认识和熟知,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和留意身边、生活、大自然与世界的更多面,说明文的作用和意义或许就在于此。从这一角度来看,这篇说明文达成了它应有的作用、目的和效果,值得我们细细研究、认真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