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清晨再寻常不过了,父亲照例开车送我去学校。我像一只早起的百灵鸟,一路叽叽喳喳,聊些备战中考的琐碎事。挥手告别时,父亲如阳光般温暖的目光一如既往。可没想到,究竟是我们目光的最后一次交融。
傍晚的凄风苦雨中,母亲像没有温度的机器人,机械地帮我换上了黑色的衣服——父亲走后的暴风骤雨就这样不期而至,铺天盖地地向我砸来……
那段时间,是没有阳光的。在家里,我都不敢向东看,因为那里有父亲的遗像和空荡荡的房间。在学校,也是一闲下来就会想起父亲,偶尔偷着哭被发现还得向同学隐瞒原因,上课完全没办法集中精力。我沉浸在“为什么”的执念里难以自拔。
直到一个周六,上午雨急风骤,下午霞光万丈。奶奶牵着如同行尸走肉的我,走向的一片向日葵——每一片叶子上都溅满了泥点,枝干也东倒西歪得不成样子,可是枝头每一朵小小的花,都仰着灿烂的笑脸,似在欢笑、歌唱。“孩子,你是老大,还有妈妈和妹妹需要照顾,你要带着妈妈和妹妹好好生活,即使艰难也做一株向日葵吧,他在天上……看得见。”奶奶略带哽咽的话语,却似携带丝丝缕缕的能量,驱逐了我内心的阴霾。
向前的路是艰难的,我一点儿一点儿使自己忙碌起来,只要一想到父亲,就开始奋笔疾书,不仅是为了提高成绩,更是为了释怀。慢慢地,笔尖“喂饱”了一份又一份习题,“出炉”了一篇又一篇习作。当刷完的真题层层叠叠如一座座小山时,执念就慢慢放下了。
学着做一株向日葵,渐渐成了我生活的常态。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学着父亲当年的样子,轻手轻脚地为家人做好了早饭,然后在餐桌上留一张字条——妈,你和妹妹还有我呢,没事,一切都会变好的,咱们都好好的,就像向日葵,面向有阳光的地方,就不会觉着那么阴暗。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在伤痛和沉沦中,我看见向上的路,找到奋进的梯。在成长的暴风骤雨中,我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命运的伤,在冲波逆折中学会了奋勇攀登,在乱云飞渡中学会了——心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