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每到端午节,奶奶就会给我们献上一道中国传统美食,那就是端午节人人都要吃的——粽子。小的时候,我每天都盼着端午节,到了端午节前几天,更是不得了,每时每刻都嚷嚷着叫奶奶快包粽子,就为了吃上一口奶奶亲手包的红豆沙粽子。
在端午节前两天,奶奶就抱着一包刚从集市里买过来的粽叶,笑眯眯的跑过来对我说:“宝儿,到端午节你就有口福了!”我听了,也就笑嘻嘻的跑过来,奶奶见了,就立马打开红袋子,哇,原来里面是一袋子的粽叶。奶奶也就摸了摸我的头:“乖,奶奶去给你包粽子去喽!”
奶奶走进厨房,把这一袋子粽叶倒进水池,奶奶打开水龙头,哗的一下,这些清水也就全部进了水池里。奶奶抡起袖子,用手把这些粽叶清理干净。哇,这些粽叶全部变成了深绿色,这些粽叶被水一冲,全都变得油亮亮的,好像被刷了一层油漆一样。
奶奶接着去一旁准备糯米,奶奶从一个陶罐里拿出了许多白色的糯米,这些糯米白白胖胖,圆圆的,可可爱了。奶奶把它们全部都放在一个大碗里,奶奶又往里面加入了许多清水,把糯米放在一边。
吃好午饭之后,奶奶又跑进厨房,开始准备馅料。先准备红豆沙味儿的,奶奶总是把我们最喜欢的口味先做好。奶奶把冻好的红豆沙从冰箱里拿出来,开始搅拌,让它更细腻一点。现在开始准备爸爸喜欢的肉馅儿,先把之前准备的腊肉切好,然后再用水冲几下,让它不太那么油腻。奶奶最后才准备自己爱吃的咸蛋黄馅,把自己腌好的咸鸭蛋黄掏出来就可以了。奶奶把他们全部送入冰箱,让它们在冰箱里静置一夜。
第二天早上五点,奶奶就悄悄起了床。把昨夜浸泡好的糯米拿了出来,现在的糯米糯唧唧的,看上去也很好吃呢。奶奶开始包粽子,奶奶先把粽叶拿出来,握在手里,卷成了一个纸筒的模样,之后奶奶填上糯米,在纸筒三分之一处,填上了红豆沙,之后奶奶又勺一勺糯米,把纸筒填满,之后再把剩余的粽叶包好,再用一条麻绳紧紧的勒住,一个完美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接着就是做的别味儿的,腊肉馅、蛋黄馅……这一包就是两个小时,等我们起床之后,桌子上就堆满了跟小山似的粽子。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时刻了,就是煮粽子。这可是个费时的活,奶奶把上午包好的粽子在下午吃好午饭后马上就要放进了锅里。锅里的水渐渐沸腾,咕噜咕噜的开始冒泡,粽子也一个个翻滚起来,在锅里“嚎叫”。这个粽子要彻夜在这个大锅里煮着,人也得彻夜在这个大锅旁边看守着,在锅里加水,她就在大锅旁待上了一夜,她也一夜也没睡。火花照亮了她耳边湿透的银白发,她摸了一把汗,又继续看守。
天泛起鱼肚白,奶奶把火关好,把粽子端上餐桌,等我们起床,就可以看到一盘跟小山似的粽子,细心的奶奶还给棕子分馅:“深红色麻绳的是红豆沙,浅色麻绳的是腊肉……”
奶奶的粽子糯糯的,有一股粽叶的清香,红豆沙是细腻丝滑的。奶奶说她的粽子好吃是因为要煮一整夜,可我觉得是因为棕子里包含了她给我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