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树叶从我眼前过,是槐树叶,我又回到了这阔别已久的故乡。
不必说奶奶家的公鸡在打鸣,许久未见的大黄扑到我的身上,柔和的阳光,巨大的老槐树,屋顶的炊烟;也不必说那在枝头歌唱的鸟儿,那婉转动听的旋律。单是在清澈的河水里捉鱼,有无穷的乐趣。光着脚丫在河边走,可以看见小猫在河边喝水,几片树叶像小舟一样飘了过去。
晚上,眼尖的奶奶看见了我的鞋垫“孙儿,这鞋垫我咋看这来眼熟哩?”我哭笑不得“奶,这鞋垫不就你给我缝的。”奶奶翻出鞋垫,左看右看,仔细端详良久,才确定是她缝的。睡觉时,叶影照在窗帘上,月光浸润了槐树,缓缓流淌开来。
小时候,经常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每天有一半的时间在外面疯跑,每天回来像一个打猎归来的北京人。每天的疯跑,脚都疼的不是自己的了,我便和奶奶诉苦,奶奶并没说什么,只是让我快去睡觉,半夜被一阵尿意憋醒,起来时看见奶奶在台灯下,戴着老花镜,一手拿针一手拿线,在缝制着什么。
第二天早晨,准备出去玩,穿上鞋后发现,脚底变得十分柔软,像踩在棉花上一样,一看,原来是一个鞋垫,鞋垫上绣着各种景物,一个小孩儿抱着一条鲤鱼,头顶上有几只小鸟,而小孩儿则踩着七彩祥云。而且颜色也十分喜庆,是红色的。走,干吗去?炫耀去,我给小伙伴们看我的鞋垫,小伙伴们看看自己的鞋,又看看我的鞋,顿时感觉自己的变的黯淡无光,而我的双脚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家乡的平房建成了高楼,土路修成了柏油路,老槐树也越长越高。我的个子也长了不少,但脚上的鞋垫是一成不变的。
体育课上我的鞋被踩了下来,红色的鞋垫也露出来,周围先是一片寂静,后来就有好多人笑了起来。回到班里,几双炽热的眼睛一直在盯着我,还在议论纷纷,让我无地自容,回到家我就脱下了这双让我出丑的鞋垫。
奶奶看见我脱下的鞋垫,问“孙儿,你咋把鞋垫脱了?”我并没有多说什么,头也不回地走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鞋里都是冰冷与坚硬,很不习惯,却咬牙硬挺。
那一天,我去参加同学的生日会,很晚才回来,刚进门就看见奶奶在缝补着什么,那不是我的鞋垫吗?只是由红变成了黑色,看着奶奶的背影,那身影在我的眼中愈来愈大,愈来愈大,那背影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穿上奶奶缝的鞋垫,熟悉的质感又涌上心头,阔步走向门口的老槐树,嫣然回首,奶奶的身影一直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
教师点评:文章结构完整,取材真实,语言流畅,情感真切。作者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写,细致的神态、动作描写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特点。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活、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