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轻起,云朵柔软,繁茂的槐树枝随风摇曳。三年来,总有一缕槐香萦绕在我和外婆周围……
一放暑假,我就喜欢回外婆家。彼时云淡风轻,虫鸣悠长,满树槐花镇迎着风笑。外婆拿着长钩在树枝间来回挥动,我在树下接应着,白刃立现间,槐花落地。我忙不迭地捧起一怀洋槐,抬眼看着外婆脸上慈祥的笑,手上、衣服上、心里都浸满了槐香。
我总会提一篮槐花进屋,期待着外婆把他们变成我想念已久的槐花糕。外婆忙碌时,我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看着。她总是无奈地嗔怪道:“小鬼头,都这么大了,还这么馋外婆做的槐花糕啊。”
掀开锅盖的那一刻总是最欢喜的,槐花香溢满屋里屋外,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大饱口福,外婆就笑吟吟地看着我。我吃着满怀爱意的糕点,此去经年,槐花愈浓。有槐花偷偷藏进了外婆的发梢,她伸手去拿,指尖便是像人间亲情一样浓浓的槐香。
回城时,外婆给我装上了几盒槐花糕,又将新摘的几处槐花挂在我的手腕上。我将这槐花挂在窗口,学习疲惫时便抬眼望向它,透过朵朵花瓣,我仿佛看到了外婆的笑靥,看到了外婆对我的殷切期盼,便感觉外婆就在我身边。
步入初三,学习压力日益增大。外婆担心我身子吃不消,主动来照顾我。大大小小的考试轮番打击着我,我趴在桌上,准备自己咽下苦楚。却闻到身后飘来一丝槐香,一手端着糕点,她放下盘子,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头:“囡囡,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溢出槐花一般沁人的芳香。无论如何,我一直相信你,一直与你在一起。”外婆如槐花般温婉,给予了我非凡的力量。
现在,外婆应该在考场外寻了一片绿荫,坐在小板凳上,带着我喜欢的槐花糕,频频向校门口张望着。我知道,外婆的爱已化作缕缕槐香将我紧紧包裹,我和她,早已不分彼此,紧密相连。
长长的路慢慢走,深深的话浅浅说。一缕槐香萦绕了三年,牵动着我和外婆的浓浓亲情,牵动着外婆成为离我最近的那个人。
教师点评:文章紧扣“槐花”与“外婆”,描写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事情,小作者记叙手法的运用十分熟练,插叙的使用也很得当,而且因为文章的主旨与祖孙亲情有关,小作者还很注重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对寄情之物的描述,文中的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也恰到好处,真实自然,真切动人,富有个性色彩。但从整体看,文章的讲述范围定位是“这三年”,如第六段这般叙述三年间“外婆”对“我”的悉心照料才符合题意,前面几段描述发生在暑假的事情,严格来说是不恰当的。而且“槐花”也是重要的叙述对象,它承载了记忆也寄托了情感,题目中是不是也可以有它的一席之地呢?小作者还需就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题文不符可是写作的大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