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不经意的回首,已然到了期末的尽头。人生的价值或许是在日复一日的消磨中,被得到珍重和记忆,亦或是在追求山高人为峰的境界和沧海难为水的自我陶醉。初识老师,是在去年八九月份的一次学院讲座,具体的时日不清,听老师两个多小时的汇报,了解了西藏婚姻家庭的基本脉络,解开了许多同学心中的疑惑,也有助于我们建立少数民族婚姻制度的研究框架,开辟了一条新路,做很多人不敢做的事,敢于尝试不同的新路,才能有更大的突破。
《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研究》一书的出版,更是有力证明老师的学术功底深厚,也是扎根藏族婚姻文化研究的硕果,更向老师十月怀胎诞生的“孩子”,只有把志趣和事业结合起来,才能对于当下的任何困难迎刃而解,敢于直面困难。
老师在课堂及时将涉及法律热点问题,带领同学们进行课堂上讨论,人性伦理,法律制度,又从传统的儒家文化寻找根源,层层递进,剖析一个法律事件背后,不仅仅去如何定义犯罪,还要知道犯罪背后的动因,它的内外因素,给予我们以宏大的视角,并对同学们的一些疑问进行解答,耐心指导,寄予同学们学习上的极大鼓励,让我们家乡的孩子们勤奋学习,走出这片黄土地,找到理想的天空之城,守护我们的成长,引导我们前行。
行文至此,落笔为终。太多的一一感谢之言,恕我只能暗自独酌,不能与君分享,法律的生活,不只有枯燥之味,而且还有滥情,对社会上的任何事物怀有敬畏,才能更明白法律的规定为何,听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望老师工作顺利,万事顺心,有空多来河西学院走一走看一看,明理湖、湿地,天鹅、雪山都在期盼您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