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人为一棵树,那么精神就是根,树不能没有根,人不能没有精神。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即使是万丈深渊,也要守住内心的那份信念。“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这是《芙蓉镇》中秦书田对胡玉英说的话。冰冷的雨水把他们心中的那泓清水打的波涛汹涌。但是光还在,就不能放弃。从前的“芙蓉仙子”“豆腐西施”已化为一把利剑,任荆棘在身旁疯狂生长,也不会惧怕。抬起头,他的目光以变得坚定,活下去就是最后的希望!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这种面对深渊而不惧怕粉身碎骨的精神。和胡玉英的苦难比起来,你我那些生活中的苦又算得上几何呢?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即使寒风刺骨,也要守住内心的那份温暖。余华的《活着》主人公富贵戏剧般的人生,在外看来是悲剧,可当事人只拿它当成一段人生。在命运无情的捉弄下,活着、活下去就是人性最美的抗争。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富贵在亲人们相继离世,最后只有一只老黄牛陪自己度过余生的情况下依然毫无理由的选择活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质朴的勇敢,是面对从来不能彩排生命的一种英雄主义,吾辈理应谨记。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即使命运多舛,也要守住内心的那片蓝天。“大清国,这是要完了!”再次捧起老舍的《荼馆》我依然会被常四爷虽身陷囹圄,仍有骨气和血性所感染。命运拧碎他的生活,使其一片一片洒落在时空的坐标里,但命运却永远无法击碎他的灵魂。他虽身处乱世,但内心清明,我们身处治世,又怎能不守住身上那点精神呢?
读万卷书,更应行万里路。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但精神应该是走出来的,双手捧书,双脚走路。在路上践行精神,也寻找那些书中没有的力量,又何尝不是一种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