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义耳

四年级 写人 1570字
2020-04-23 12:10:40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波义耳吗?他是举世闻名的英国科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理论方面,他率先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在发明方面,至今仍被广泛用来测试溶液酸碱性的石蕊试纸,还有记载着人类现代文明的钢笔墨水,都是由他首先发明出来的。这样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是如何度过他的童年时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627年1月25日,罗伯特·波义耳在爱尔兰的利斯摩尔堡诞生。他是14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他的父亲从事法律工作,事业十分成功,不仅拥有庞大的地产和财富,还被英国国王封为“约克公爵”。优越的家境,为波义耳的学习和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波义耳在童年时,并不是特别聪明,他说话有点口吃,喜欢安静地待着。他酷爱读书,当兄弟姐妹嬉戏玩耍时,他常常坐到一边,聚精会神地读书。兄弟们喊他:“快来和我们一起玩呀!”“不,不,不用了,我,我我,还有很多书要看呢!”波义耳吃力地说着。

除了读书,波义耳还喜爱观察大自然,他总是待在花园里,整天都不出门。每当家里来了有学问的客人时,他就缠住问个不停:“苹果烂了以后产生的东西是什么?星星为什么不从天上落下来?”

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常常令客人们既觉得好笑又惊奇。8岁时,家人将波义耳送到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伊顿公学上学,在这里他发现了知识的宝库。“伊顿的书可真多呀”,波义耳心里想,“我一定要好好读读这里的书”。知识给了波义耳很大的慰藉,他每天不是上课,就是沉迷在书籍的海洋。

从认识亚里士多德,到熟悉伽利略,波义耳在书本中接受着先贤们伟大思想的熏陶。1641年,波义耳开始在欧洲大陆游历,有一次在意大利旅行,他一口气读完了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使他产生了学习实验科学的冲动。

于是波义耳在家里搞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他整天泡在实验室里,摆弄着化学物品。家里来的新的仆人开始不认识他,有一天对波义耳的父亲说:“咱家里不会来了小偷吧?我看见地下室里有人。”父亲笑着说:“那是咱家的小少爷,他在搞伟大发明呢!你可得看好他,要是他弄出什么问题,我就会收回地下室的钥匙。”

1644年,波义耳的父亲去世,波义耳一家搬到伦敦居住。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波义耳和一些科学爱好者组成俱乐部,每周集会一次,畅谈科学问题,交流研究成果。在这里,17岁的波义耳继续进行着实验研究,同时研究着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的问题,俨然成了一个实验专业户。

一天,波义耳照常前往实验室准备进行研究工作。他将随手拿着的一支紫罗兰花,放在了化学仪器旁边。这时,他的助手正在往烧瓶里到一些盐酸。不一会儿,难闻的蒸汽从烧瓶中冒出,散在桌子周围。波义耳看到这一幕,笑了起来,他明白,实验进行得很顺利。

波义耳正要拿着紫罗兰,到书房和助手讨论接下来的计划。忽然间,他发现了紫罗兰的异常情况。“哎呀,盐酸溅到紫罗兰上了。真可惜,这是今早刚摘下来的。”波义耳边和助手抱怨着,边找了一个水盆,想要洗掉盐酸。

波义耳把紫罗兰放到水盆里,就去看书了。过了一阵子,他惊讶地发现紫罗兰的深紫色花朵竟然变成了深红色。波义耳呆呆地望着花朵,百思不得其解。突然,他高兴地大叫起来:“天呐,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快把所有人叫过来。”

原来,在当时,还没有方法可以测试化学物质的酸碱性,那时的科学家往往需要亲自品尝后,才能知道物质的酸碱性,这样做冒了极大的风险。但紫罗兰遇到盐酸变红,这说明用紫罗兰制取的浸液就可以测试酸性!只要知道这其中的原理,人们就不用亲自品尝充满危险的化学物质了。

波义耳立马搜集了各种植物的根、茎、叶,制作了各种浸液。最后,他发现石蕊花的浸液遇到酸就变红色,遇到碱就变成蓝色。他还发明了一个便于使用的方法:把纸沾上浸液,然后晒干,这种纸放到被检验的溶液里,观察颜色变化,就能知道溶液的酸碱性了。这种纸,就是至今仍在使用的石蕊试纸。

此后,波义耳和植物浸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又发现五倍子浸液和含铁的溶液会形成黑色溶液。波义耳这种黑色溶液的基础上,发明了高质量的墨水。他的第一部著作《怀疑派化学家》的手稿就是用这种墨水写成的。正是这本书,奠定了波义耳在近代化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波义耳在科学研究上的兴趣是多方面的,物理学、气象学、热学、光学、化学都有涉猎,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化学。他在实验与理论两方面,都对化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近代化学奠定了基础,所以被尊称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