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一个万能的“魔术师”,无论什么坏东西,只要遇见了他,立刻变好,他就是我爷爷。
爷爷有一个“百宝箱″,这可是个老掉牙的木箱子,里面挤满了电线,铁丝,小灯泡 ,螺丝......应有尽有。爷爷每天下午出去散步,经常会遇到一些被人在街头,整天"流浪″的“宝贝″,于是把他们收留回家并进行维修,变废为宝。
这几天,爷爷整天待在家里不出门,原来,他正在改造一台电风扇。爷爷带着一幅老花镜,这里敲敲,那里碰碰,正在诊断从垃圾旁报回来的电风扇的病症呢!他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干脆把电风扇大卸八块,一会儿把电动机放在眼前摆弄,一会儿把后面的电线连接起来,原来最多十分钟就能搞定,今天好像碰到难题,他的嘴里叽里咕噜,仿佛在与谁商讨解决的办法。仔细观察电风扇的结构,它终于发现是电线断了。爷爷在此打开“百宝箱″,找到一截电线,可是太长,爷爷用重新弯下腰,“哗哗啦啦″,左挑右选,在里面返返复复的寻找。突然,他的眼里,闪着异样的光,把地板踩得吱吱响,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电线。接好以后,他开始取出螺丝刀安装,把螺丝钉一颗一可拧上去。一刻钟,半小时......爷爷越干越起劲,兴奋的像喝醉了酒,整个世界仿佛已经消失了,电风扇像变形金刚一样,在爷爷手中重新变回了"真身″—大功告成。爷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找来一块布,小心翼翼的把电风扇灰抹干净,还不放心,又对电风扇进行了一次全身大检修。他仔细查看,还时不时用手轻轻拍打,直到确认完全修好。
爷爷把插头插上,电风扇的叶片转动起来了。爷爷开心的笑了,那真诚的笑容仿佛让爷爷回到了童年。
教师点评:小作者在文中着重描写了爷爷修理电风扇时的场景。从诊断到动手到遇到难题,再到成功克服、直到完全修好,一系列的过程通过事情发展的顺序加以呈现,顺畅而清晰;与过程同步的是爷爷不断的表情、动作变化,先是认真观察,而后疑惑、再度潜心研究,之后找到突破、兴奋不已,最后投入、忘我,细致而丰富;刻画人物神情动作时,小作者用词讲究,比喻新颖,形容爷爷遇到难题时嘴里“叽里咕噜”、“仿佛在与谁商讨”,形容爷爷沉浸时“兴奋得像喝醉了酒”,形象又别具创意。而在如此精彩的场景描述下,爷爷擅长修理、喜爱修理,以及爷爷认真、仔细、做起事来全神贯注的特点,得到了刻画、得到了表现、得到了突出,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小作者用场景塑人物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