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的爷爷

四年级 写人 826字
2024-08-16 16:39:32

在我温暖的家中,有一位深受我们喜爱的爷爷。他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总是乐观向上。然而,与他那慈祥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一点小小迷信。

爷爷从小生活在农村,深受乡土文化的熏陶。虽然如今已经住进了城市,但他的一些旧习惯和迷信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比如,他总是相信月亮的阴晴圆缺会影响家里的吉祥,还常常根据星象来安排一些日常活动。

记得有一次,家里要办一个重要的聚会,爷爷在得知活动定在一个“不吉利”的日子后,非常着急。他拉着妈妈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个日子可不好,月亮在七月半,鬼节啊,万一有什么不祥之事发生可怎么办?”妈妈微笑着安慰他:“爷爷,现在都是科学时代了,鬼神迷信这些不过是人们自寻烦恼。”但爷爷却不以为然,坚持要改变聚会的日期。

还有一次,爷爷家的窗户突然坏了,刚好那天是星期五晚上,爷爷立刻想到是“五行缺木”,意味着家里会失去财运。他忙不迭地找来木匠,特意选用了“最吉利”的木材,还在窗户上贴了几张符咒,以求驱邪避凶。我们看着爷爷忙碌的身影,既感到好笑又有些心疼。

虽然爷爷的迷信行为让我们摇头叹息,但我们也能理解他的心情。毕竟,对于爷爷那一代人来说,迷信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寻和寄托。况且,爷爷的迷信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增添了家庭的乐趣。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爷爷:“爷爷,您这么迷信,难道不觉得自己有些可笑吗?”爷爷听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孩子,迷信或许有些可笑,但它承载了我对家人的关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知道,现在的你们已经不再相信这些了,但在我心中,它们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听了爷爷的话,我深有感触。是啊,爷爷的迷信或许有些过时,但它却是爷爷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寄托。我们不应该轻易去否定或嘲笑,而应该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接纳它。

如今,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的迷信并没有改变。每当我看到他依然坚持着那些旧习惯时,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爷爷深深的爱和尊重。

教师点评:文章通过具体事件、细节描写和人物互动等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爷爷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爷爷的迷信观念、个性特点和情感寄托,使读者对爷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首先,文章描述了爷爷从小生活在农村,深受乡土文化的熏陶,这为爷爷的迷信观念和旧习惯的形成提供了背景。接着,通过爷爷对月亮阴晴圆缺和星象的迷信,以及他对不吉利日子的担忧,展现了爷爷的迷信思想和对家庭的关爱。同时,爷爷在窗户坏了后,认为是五行缺木,需要驱邪避凶,这一行为进一步突出了爷爷的迷信观念。文章还通过爷爷与家人的互动,展现了爷爷的个性特点。例如,爷爷在得知聚会日期不吉利时的着急和坚持,以及爷爷找来木匠修理窗户时的忙碌,都表现了爷爷的执着和认真。然而,文章并没有将爷爷的迷信简单地描绘为愚昧无知,而是通过爷爷对家人的关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赋予了爷爷的迷信以情感寄托和意义,也让爷爷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