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我们来到宝鸡,游览中国青铜器博物馆。
吃完午饭,我们登上半山腰的青铜器博物馆,一级,两级,三级…总感觉台阶无穷无尽。在登上无数级台阶后,我看到了一个好似黄土建造的宫殿上托着一个很大的斜着的青铜器圆盘,在前面一块儿巨大的石壁上,刻着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几个大字。走上台阶,进入主厅,一个青铜鼎映入眼帘,向西走进入第一展厅,脚下便是宝鸡地形沙盘。这个展厅展出最多的青铜器是杨家村窖藏。在那里出土了27件青铜器,铭文四千多字,毫无疑问这里是青铜器之乡。
沿着圆形的墙壁,走十几米便能看到第二展厅周礼之邦,这里介绍的周朝的青铜器都是我喜爱的。其中镇馆之宝,不可出国的文物为何尊,在上面布满了各种精美别致的花纹,还有一些要细看才能发现的纹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中间的餐餮纹,他有两只弯曲的,突出的角,睁着那巨大的眼睛,唯独缺的是那长着四颗獠牙的大嘴,在何尊内的铭文刻有宅滋中国,这也是中国二字最早的出现。再往后走,你就会看到第三展厅,帝国之路。
在这里描述了秦朝兴起的过程,秦帝国从天水,一路向东,来到了宝鸡,最后来到咸阳,开始了对中国的统治。也就是在这时,很多青铜器和当时最高级的葬具,采用可辟邪的柏木,涂上水银,最后成为了我们看到的样子。
出了第三展厅往右拐,就可进入第四展厅,智慧之光,这个展厅介绍了青铜器的制作过程。把青铜器从铜水做成可携带的铜饼最后做成一件完美的青铜器,用雕塑的形式将这一长串的过程描绘的淋漓尽致,呈现出让人一看就懂的效果。
这便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立意独到,情感饱满。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