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这是我在抵达桂林时,脑中蹦出的一句十分应景的诗句。在之后几天的行程中,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来到桂林后的第二天,我们一家人便乘上了游漓江的船。游船所到的每一处皆是美景。一江碧水蜿蜒过眼,水之上是跌宕起伏的山。偶尔,云层里射出的光打在水上,水就特别明润,山则隐晦迷蒙。天光温和的时候,山与水的颜色惊人相似,似是一江颜料刷在了山上......我不禁深深地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
这一路上,令我感到惊叹的,不仅是沿途的大好河山,还有桂林当地老百姓质朴的生活习惯:岸边,妇女蹲在布有苔藓的石阶上洗着衣服;小石滩上,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老人坐在板凳上垂杆钓鱼;江上还有中年男子划着竹筏,他的脚边甚至还停了两只鱼鹰。
行船到一半,导游招呼我们到甲板上,看右侧连绵的矮山,并问我们能否联想出那几座山像什么动物。我眯着眼看了一会儿,终是选择了放弃......当导游报出“蝙蝠”这个答案时,我又盯着那几座山看了一会儿,这才恍然大悟:中间的山构成了蝙蝠的脑袋,左右两边差不多高的山组成了它的翅膀。几座山组合起来,一只张开翅膀的蝙蝠就出现了!我被桂林人民乐于欣赏美,且善于分享美的品质所感动。
从小听闻“桂林山水甲天下”,通过这趟桂林之旅,我发现比桂林山水更美的,是桂林人淳朴的生活习惯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文笔流畅,立意深刻,情感真切。作者依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对景物做了介绍,营造了空间感,让文章更加清晰地呈现了景物及其特征。文章移步换景,描写全面,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对景物形成了解。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重点突出。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文章的描写惟妙惟肖,非常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