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一片金黄色的季节,却更像是一首由多种乐器组成的奏鸣曲,歌手们无规律的演奏着,却也不失一种好听的节奏。
傍晚森林里,尽是歌手在弹奏。这里秋高气爽,使它们更有活力。我们可以看到,鸟儿、大雁排成一字,人字形南迁,发出“叽叽喳喳”和低飞的拍打翅膀的声音,像是与我们这些北方人道别。去南方的路,有可能是孤独的,也有可能是热闹的。是啊,他前边,夕阳的余光照射在每个角落,使这森林里出现了“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色,只不过江变成了森林而已。森林沐浴在阳光里,大树的影子清晰的照在地上。
大树里发出的声音不大。如果人能飞,你可以飞近一棵大树仔细听一听,这样就能听清楚了——里面的动物很多。你至少能听到有一些后走的鸟儿正在收拾自己的“行李”的声音。运气好的话,你可能听到树枝晃动的声音,那是淘气的猴子在跳树枝,它们上蹿下跳,速度可真谓动如脱兔,有些猎人都追不上它们。运气再好一些,你甚至可以听到树洞里,松鼠吃着松果,你可以想象到,那真实的样子可算的上是津津有味,吃的香喷喷的。或者它们在储存粮食,松果和松果砸到一起的声音你也能听到。
草原上,各种动物准备冬天的方法除了搬到温暖的地方以外,有自己的方式。金丝猴跳上跳下,找到合适的地方安家,发出“嗖嗖”的声音。那么大熊猫呢?野生大熊猫也在准备着过冬,有一些累了的正万籁俱寂,若无其事的“嘎嘣嘎嘣”的咬着竹子,有些大熊猫一边吃,一边把一部分竹子丢给上边的同伴。野兔子它们找到一些洞穴当家,然后跑出去,气喘吁吁的运柴草回家,来使自己保暖。它们都要给自己吃的胖胖的,那样才能让皮肤够厚,那时在雪地还会发出“哧哧”的声音。总之,每个动物的采取措施的方法都是不太一样的。
森林中不只是动物在发声,还有植物在发声。小草被大家踩在脚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小草们被踩了,还昂起脖子,好像在看大家都忙着干什么。花朵随风飘动,各色花朵发出“嗖嗖”的声音,脑袋晃动着。大树的叶子有的红有的黄,有的已经落在地上化为泥土了。大树飘落树叶时发出的是“稞稞”的声音,大树随风飘动发出的也是和草一样“沙沙”的声音。落叶铺成了金黄的地毯,踩上去时很脆。
秋天,远远不止这些声音——只要你留心去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的秋天的声音。而正是这些声音组成了秋天的奏鸣曲。可这些数不清的声音是不可能随便有的,一定是有至少一个的原因的。从盖大楼的震天响的声音,到风吹拂花朵时发出的微小的声音,我想它们是专门为了来装扮世界而来的——它们想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而事实确实是这样,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快乐,也让生活新鲜起来。声音是我们的朋友,形影不离的朋友,所以声音对人类,对世界,都做了很大贡献,都有很大的作用。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声音“流传”下去,不让任何一个朋友——也就是一种声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