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话童年》

四年级 说明文 922字
2023-05-28 14:58:34

还有不到10天就儿童节了, 今天恰逢是我10周岁生日。奶奶、爸爸妈妈、我和弟弟围坐在客厅一边吃着蛋糕,一边聊起了各自的童年。

奶奶说她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一穷二白。奶奶打小住在偏远山区,吃的是主要是稀粥、木薯,吃了上顿没下顿,食不裹腹,饥荒时候甚至吃米糠,穿的是大人的旧衣服改成的,上面有数不清的补丁。住的是低矮破旧又潮湿的砖瓦房,下雨时还会叮叮当当漏水。屋里除了床和饭桌外没有其它家具,床板都是由旧门板卸下来的,晚上照明只有煤油灯。平时赶集要去到十几里外的镇上,在羊肠小道上走上半天,买完东西回到家已是深夜。那时候很少读书的机会,奶奶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在家里帮长辈做家务、下地干农活,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根本没有玩乐的时间;总之,奶奶的童年充满着苦难。

爸爸妈妈是八零后,那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生活条件虽有改善,但还是缺衣少食,能吃上饭,但很少能吃上肉。爸爸儿时穿的是两个哥哥依次穿过的旧衣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买上一套新衣服,上小学还要翻山越岭,学校课桌也很破旧,粗糙的黑板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他也从来没有买过书包。爸爸小时候很少游玩项目,只在三年级的时候参加过一次学校组织的公园春游,小时玩的节目基本都是就地取材,如玩泥巴、跳格子、丢沙包等。妈妈的童年稍为好点,因为是教师家庭, 从农村搬家到了城镇,吃穿住行都方便多了。总的来说,爸爸妈妈的童年是有苦有乐的。

听完他们的童年,对比我和弟弟现在的童年生活就好多了:我们是一零后,出生在广州大都市,吃的食物多种多样,营养丰富;我们的衣服塞满了衣柜,款式颜色也很多,可以说丰衣足食了。我们住的是宽敞明亮的商品房,家私家电应有尽有,出行方式很便捷,有地铁、公交、汽车和高铁。我们的学校就在家门口,校园环境优美,窗明几净,教学设施齐全,我的学习资料种类丰富。周末爸爸妈妈还会开车载我们去城市公园、儿童公园、博物馆等游乐场所玩耍。总之,我们的童年是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

我家祖孙三代的童年大有不同,从奶奶那辈的“无”,到父母辈的“少”,再到我这辈的“丰”,这是新中国70年来从落后走向繁荣的缩影,是一代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作为新生代儿童,要心怀感恩,珍惜当下,快乐学习,努力进步,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