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那天,火红的太阳刚刚升起,同学们就背着书包来到学校,老师讲了去盘山的意义,就带着同学们上了汽车,踏上去盘山的路程。我们的汽车在公路上奔驰着,公路两边是亭亭玉立的树木,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杨树的叶子在晨风中被吹得微微作响,一排排楼房和各种其他建筑物飞快地向后倒退。不到一小时我们就来到了盘山烈士陵园。
下了汽车老师对大家讲了注意事项,就带着同学们顺着小路向陵园走去。
小路两旁是高大挺拔的松树,松树上沾满了白花。松树代表着的是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白花代表着人民对革命烈士的纪念。革命先辈的鲜血哺育了盘山的苍松翠柏。
再往前走就到了烈士墓区,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站直身子,脱下帽子,面对墓碑,向烈士敬献了花圈,并举手宣誓。随后分别瞻仰英雄的墓碑,看到上面写着的英雄事迹,同学们心潮翻滚,思绪万千,我们不禁想到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推翻三座大山,为了我们今后的幸福生活,他们抛颅头、洒热血,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盘山的每条山沟都留下了英雄们的足迹。盘山的每个山洞都回响着壮士们的豪言。
我顺着甬道,来到陵园的最高点——人民英雄纪念塔前。它身高27.5米,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崇高形象和磊落胸怀。纪念塔四面都有题词,正面写着八个大字:光荣烈士永垂不巧。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醒目。然后我们又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门前摆着一个大花圈,花圈中央是一朵洁白的大花,纪念馆陈列着许多烈士的遗像和遗物。看到这些,我们懂得了这样的道理: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建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为我们流血牺牲的战士呢?我有时跟家长争吃挑穿,这是多么不应该呀!我暗下决心,从今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接过他们用鲜血染红的红旗,走完他们没走完的道路,继承他们的遗志,为祖国献出贡献,把革命的红旗接过来传下去,在祖国的上空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下午两点我们就坐上汽车,踏上了归途。这次活动我们感受到了那些英雄们对国家的付出,令我终身难忘。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描述了一次难忘的清明节活动,通过去盘山烈士陵园怀念革命烈士,激励同学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悟到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建设了我们的新长城,同时也梦想接过他们的红旗,为祖国献出贡献。整篇作文语言朴实自然,写景与描写结合紧密,情感真挚,让人感到作者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规划。在点评上,我认为这篇作文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结构清晰,分段明确。开篇点明主题,中间概括事件,同时展示了烈士纪念馆、纪念塔等重要景点,营造出非常感人的氛围,有效地引导读者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纵贯全文的主题得以贯穿始终;二是句式清新,描写生动。作者运用大量生动的描写,用柳树枝条随风摆动,烈士纪念碑阳光下分外醒目等形象的语言,充分展示出盘山的自然美景和烈士墓区的庄重肃穆,表现出作者的感情深度以及对烈士的景仰之情;三是用词准确,语言简洁。作者选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汇,如“亭亭玉立”、“甬道”,极富想象力和表现力,同时还运用了许多直观、明了的词语,如“英雄事迹”、“鲜血”、“遗物”等,让读者容易感受到文章所要传达的信息。总体来说,这篇作文值得表扬,但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措辞方面,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化,避免重复使用一些词汇;同时,在思想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究革命精神的内涵,例如列举更多的历史事件,以增强文章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