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杂交水稻出现之前,你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吗?
这个几乎每天长在田里的老人,生于1930年。大饥荒年代,他饿得把米饭蒸两次,吃草皮和树根,亲眼目睹5个饿殍,倒在田埂和路上。
这给他极大的震撼:“你们年轻人不懂啊,肚子饿起来真的难受。”
到了1976年,当杂交水稻开始在全国推行时,有人哽咽着说——
我们终于有救了。
袁隆平一生都在致力于水稻研究,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半个世纪,一个民族的饱腹感,离不开他的披风沥雨。
袁隆平这一代人,对于粮食格外珍惜。2013年,他接受采访时说的一番话,给无数人敲响了警钟:“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恩情!当今的青少年们,应该珍惜粮食,珍惜这份来之不易。袁隆平逝世,不少网友说“无以为报,光盘致敬”。告诉孩子,将“光盘行动”坚持到底,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成就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科学以及技术的发展,是以往任何时代不可能具备的,感谢每一位像袁隆平一样伟大的科研英雄,让这个时代变成一个最好的时代。
嫦娥、北斗、天宫、蛟龙、祝融、墨子、天眼……近年来,一个个中国科技名片闪耀在世人面前。
“北斗”系统服务全球;“嫦娥五号”带回了月球“土特产”;“蛟龙号”开创了深海资源高效勘探的新模式,开辟了我国深渊科学研究的新领域;“祝融”号从火星发回火星地表照片,轰动全球……这些成就标志着中国科研已经迈进新时代。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至此,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一切,正是中国几代中国人呕心沥血的结果,也是祖国变得更加强大的象征。
在这个时代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有能力、有条件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创造无限的可能。
感恩这些默默付出的奉献者,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有理由更加自信!
置身这样的时代,我们更应当具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相信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困难时期,“吃不饱饭”的现状让袁隆平记忆深刻:“悲惨的情景刺痛我的心,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什么都谈不上。”由此,他立志学农,填报了农学专业。
他的一生,与农业解下了不解之缘。
为什么大家如此敬仰袁隆平?
因为袁隆平心里,始终有人民、有国家。
人民“吃不饱饭”的痛、国家“粮食安全”的难是他出发的起点,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卓越贡献,他的研究、奋斗始终没有偏离航向。当个人的追求融入人民、融入国家、融入时代,他的事业就不再属于个人,他的功绩必将为人民铭记。
时代洪流滚滚,我们追求什么?又将留下什么?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每个人都将书写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时代。
如今,
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却将粮食的种子,
创新与奋斗的“种子”,
留给了后来人,
袁老长眠于他热爱的这片土地。
希望他的梦里,
有高大的稻穗为他遮阳,
微风吹过时,稻香阵阵。
他可以悠闲走在田间。
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让我们
学会珍惜,
学会感恩,
把个人成长汇入时代大主题
让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