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本没有那么重要

四年级 散文 769字
2020-03-20 06:07:16

战国哲学家荀况在《荀子·劝学》中指出:“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环境于我们而言的重要。然而我却觉得,这句话是片面的。我认为,环境影响性格,性格却不完全由环境决定,环境,本没有那么重要。

那么,什么情况下环境会影响性格呢?答案是,当人的意志不强大、不坚定时,我们的思想便会如同一枝柳条,随着微风的吹拂在空中飘荡。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年幼的孟子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表现相差甚远,这是因为当时孟子尚且年幼,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价值体系和人生观念,更不用谈坚定自己思想的意志。因此,环境对年幼的孟子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若没有孟子母亲的高瞻远瞩,中华文化的历史上便很可能失去了孟子这颗璀璨的明星。

很多人也正是因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大肆吹嘘“环境造就性格”,然而大家却忘了,这个故事的主角,只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当我们把目光聚集到有独立思想的成年人身上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便不攻自破。

当人们随着成长逐渐探索、打磨出属于自己的一套价值理念时,环境便很难影响我们的思想了。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曾在《爱莲说》这样描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既描写出荷花本态,更是阐明了作者本身力求在污浊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于他而言,环境是黑是白,都不能影响他的本性。

我们身边也充满了各种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人。拥挤的火车上总有人专心看书;专心致志的课堂上总有人挑衅老师破坏纪律……可见,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在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荷花很难改变池水一样,很难以个人的力量改变环境,也很难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性格、匹配自己思想的环境。因此,保持初心的关键,不是寻找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是逐渐锻炼自己的意志,坚定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任由周围环境的变化,依然保持最开始的信念,才不会在外界迷失。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以“环境本没有那么重要”为题,结合了荀子、孟母三迁和周敦颐的观点,呈现出对环境与性格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通过对荀子的话分析探究,引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讲述了孟子的成长过程阐明了环境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影响。接着,作者又引用了周敦颐的观点来表达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自身价值观念的形成是独立于环境的。再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即使在不适合自己性格的环境中,个人也可以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最终通过坚定的意志去适应环境。在结尾处,重点强调了“意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持初心的关键。整篇文章围绕着主题展开,论证清晰,思路清晰连贯,引用了多个名人名言来支持论点。但同时,其中也存在一些表述上的不够准确或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地球本没有那么重要”这种表述过于武断,需要更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及论证方向。此外,语言表达也可以更生动一些,提升文章的可读性。总体而言,这是一篇有思想深度的作文,可读性也较高,但需要改进表述准确性和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