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键的提出
老师给我们说过,我们中国的汉字原本不是我们看到这样,是一步步演变成现在这样的。我和我的同学们对汉字的演变很是感兴趣,并且,一些类似的汉字也让我们感到很好玩。于是,我们对汉字的演变及近似度作了一次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手段
1、查阅关于汉字演变的书册,上网浏览相关讯息,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及有关汉字好玩的小故事。
2、阅读报刊,上网查找,了解汉字近似的主要内容。
3、发散我们的逻辑思维,为汉字的相近组织好玩的对话。
三、调查研究境况和材料整理
1、通过网络及相关人员的讲解,我们得知我们的字是由仓颉创造的,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候造字的左史官,见飞禽走兽的行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始末中起了重中之重成就,被尊为“造字圣人”。
2、汉字的演变进程十分久,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字、草体、楷体和行书等。
3、有些汉字十分近似,如乒和乓、士和土、由和甲、末和未等。
四、研究定论
1、汉字是全世界上使用时日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还对全世界知识的发展产生了悠久的影响。
2、汉字是寿数最长的一种字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史迹了。从甲骨文开始,然后经历了金文、大篆、小篆、隶字、草体、正楷和行书等,一步步演变成我们现在使用的字。
3、关于汉字的小故事也有很多。相传有一个先生在一次造花名册时,他将“陈”字的“阝”写在了右边,被长官打了二十大板。他从此住“阝”是应该写在左边的。末端糟糕又写错了“郑”字,又挨了二十大板。一日,一姓聂之人托他写张诉状,他大惊失色:“我写了两个‘耳’字,挨了四十大板,你又弄来三个‘耳’,要我命啊!”像这样关于汉字的小故事还有很多。
4、我们对近似的汉字十分感兴趣,也发散了我们的思想,架构了许许多多好玩儿的对话,比如:“个”对“人”说:我不比你们年青人了,没根拐杖就寸步难行。“日”对“曰”说:大妹妹,该减肥了。当然,像这种好玩的对话还会有很多,需要我们自己来思考。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的内容丰富,对汉字演变的历程和近似度有较为深入的探讨,整体上语言简明流畅,思路清晰。但是,在正文结构上,分段和条理化的表达还不够清晰,今后加以注意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同时,作为一篇研究报告,可以在研究手段和境况整理中进一步详细阐述研究的过程和具体收集的相关材料,以增强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对汉字的探究和思考很值得肯定,希望能在语言表达和研究方法上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