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婉转,沧海桑田,光阴遗失在山河的合并之中,岁月丢失在溪水奔流中,日子如沙在手中消失。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唯有诗书,如一股清流,洗涤人的灵魂,流传至今。
时光改变不了他的模样,只有他改变时代,他带着墨水在历史中亭亭玉立着。
诗经
翻开第一页,便感受到如沐春风,悦动的文字在心间舞动。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如清波中的一缕细水,秋日树叶黯然落地,美好与忧伤交错着。
隔至千山万水,遥不可及的恋情,让人觉得若有若无,心痛绞洁。
你是我未曾拥有的梦想,这个梦一直藏在心底,从未遗失。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如一首曲子,谱写兄妹之间的情意。
我早已预料你会离去,已无数次的在心底做好了准备,柯没想到你离去的那么快,让我措手不及。
当你消失在我眼前的时候,还是每忍住流泪。
当你离开时,只觉得“夏漫长,冬凄凉,只待百年后,与君共墓床”。
双手合拢,默默许下心愿,愿我们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想将对你的思念酝酿成酒,再饮下,感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孤独愁感。
诗经,仿若一条河流,贯穿从古至今。
她如一位雅俗共具的女子,为我们婉婉讲述一篇篇多愁的文章。
读她,就是在读世界。
心灵的乐章,从这里开始。
唐诗
初读不识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
是谁吟奏起委婉的曲调,是谁挥洒三千墨水,是谁秀口一吐唐朝墨?
唐诗如雾,让人们欣赏到他的朦胧之美;唐诗如野马,不受任何束缚,狂妄到潇洒刀一挥笔墨,诗便成;唐诗如画,仅隔着一张白纸,也抵挡不住他被人欣赏的美。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用一种搔首顾影的情态画出人油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用“黄河”的伟大衬托出生命的渺小柔弱虽说没有纤弱式的伤感,却有忧伤的情调,李白的诗,从未失过豪情壮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一直以来忧国忧民,她的诗,自然是忧郁顿挫。
本是“山河在”怎知战乱过后,这里荒无人烟,以至于“草木深”。
以景写情,比忧伤微墨,轻触笔尖,便是一首诗,也就是杜甫的诗所蕴含的风格。
唐诗,处处蕴含着人间风情,像是盛开的花般唯美。
读起来,绵绵诗意萦绕在眼前,让人流连忘返。
随口一吟,便让经典在我们口中“唇齿留香”。
宋词,含着清新淡雅的气息,含着一抹春风的温柔,映入读者的心中,生动的描绘出历史。
宋词的浪漫,如在忧伤时的拥抱,黑夜种的灯光,放弃时的陪伴。
两首《如梦令》谱写出李清照的俏皮和闲情雅致。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已以诗入画的笔调,写出莲花的可爱,不禁让人联想到藕花之间立着一舟船,船上坐着一位傍晚玩耍归来的美人。
她拈花,醉酒,写下“莫道不销魂,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陆游在孤村中,做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轻挥笔墨,写下“众人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应是文化改变时代,莫不是时代遗弃文化。
诗词,是盛开在文化顶端的花,用平平淡淡的文字,记录下生活种的小事,却成了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