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读后感
“但凡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五柳先生退官隐居的日子里,与世隔绝,活在一片神秘且美好的桃花源。
哪怕在皇权富贵面前,陶渊明也永远保持对清廉的忠诚。看不惯腐败的达官显贵,便退官隐居,过自己的生活,面对皇权,陶渊明并未选择阿谀奉承,而是“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不为五斗米折腰,自己种田地,过清静的日子。
初读桃花源,只是看到一片民风淳朴,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再读桃花源看到的不仅是这片幽静美好的地方,更是看到了五柳先生渴望改变黑暗现实的政治理想,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对和平安宁美好幸福的追求,以及对劳动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愿望的同情。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不像现实世界,不同于熙熙攘攘的街巷是桃花源独有的,富有自然气息的仙境。没有战乱的闲暇生活里,与邻里父老乡亲们过着淳朴的生活,在古代,这是如此不可思议的存在,这也仅是陶渊明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式罢了。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从中读出桃花源并非真实存在,而是由作者虚构而成。回看桃花源,我感受到的是从美好梦境回到现实时内心的孤寂。陶渊明是孤独的,但像他一样,能看清现实,回归自然,心有光明,入这般超凡脱俗之境的赤子能有几何?坚持乐观,就是为生活这首抒情诗赋予了最好的意义,它在表达着积极面对浮沉的豁达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逃离了世俗喧器的五柳先生,写下了桃花源记,带我们一同感受静谧的美好,反复看桃花源记,每一遍都能读出不一样的感受。五柳先生是孤独的,而赤子孤独了,定会创造出另一个世界。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谈及了阅读书之后的真切感受,很好地做到了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