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让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书——《大国功勋》。书中讲述了许多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功勋们的故事;有核物理学家于敏,有“老兵风骨”张富清,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但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中国航天“大总师”孙家栋。
孙家栋也是辽宁人,十九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读期间,因机缘巧合应征空军后被派往苏联菇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发动机。在校时严于律己,力争上游,以全五分的优异成绩摘得“斯大林金奖章”。回国后,孙家栋立志“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并且要做好。”倾注自己全部的时间与精力到导弹设计领域,并取得成功。一九七六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技术总负责人的重任落到了他头上,在没有资料、没有专家、没有经验,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孙家栋带领团发扬航天精神,自力更生;无数个挑灯攻坚的夜晚,历经无数次令人扼腕的失败,终于用三年的时间让中国迈入太空时代,使中国成为第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航空事业是一个高风险工程,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经过四年努力即将发射,却发生了意外。经过反复查找发现火箭中一根导线在发射中被震断才发生爆炸,国家因此开启重视航天质量体系建设,孙家栋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用信念之火点燃北斗之光,先后完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工程中月球探测一期工程;如今,九十多岁的孙家栋依然关注着中国航天事业。
回顾孙老的职业生涯,“七年学飞机,九年造导弹,五十年放卫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了自己。科技强国需要秉持热爱,坚韧意志,少年勤学,我们要时刻牢记“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只有刻苦勤奋,强健体魄,时刻准备迎接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