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随着铿锵有力的歌声响起,《2025开学第一课》拉开了序幕。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节目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为我们带来了激昂的一课。那一面面耀眼的战旗、一封封褪色的家书、一段段动情的讲述,都令我们热泪盈眶。铭记,不只是回顾历史,更是以奋斗为笔,在新时代的画卷上续写先辈未竟的荣光。
我们要铭记抗日英雄的奋斗,是他们用血肉筑起了国家的防线。“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替战斗”,“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政治指导员栗新朝讲道。战士们在硝烟里冲锋陷阵,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新安旅行团的小团员们奔走全国宣传抗日主张,用少年的勇敢点燃了生的希望;杨靖宇在天寒地冻里坚守,用行动诠释着信仰……此时,英雄不再是书本上没有温度的名字,而是活生生的人!聆听着他们的事迹,我好像浑身都有了力量,接下来的军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们要铭记历史见证者的奋斗,是他们用意志守住了真正的历史。写满证言的南京大屠杀亲历者登记表,令人动容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采访录,还有华侨青年王唯真手绘的抗战画本原件……这些史料,告诉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能忘却真相。他们虽然不在前线,但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奋斗。疫情时,有很多人并没有像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那样,在一线抗疫,可没有他们,疫情也难以得到控制。
我们要铭记各行各业的人的奋斗,是他们用创新书写了时代的华章。在众多的事例里,最令我骄傲的,便是“争气机”歼-10的故事。论证时,专家们没日没夜地扎进图纸里;试飞时,飞行员屡次在试飞场上挑战极限。总之,是相关人员的不断努力,才终于让“中国战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从论证到首飞的每一步,都是对未知的探索,当我扎进数学题里,跟它较劲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演讲中的一言振聋发聩:“唯有铭记,才能让逝者安息;唯有铭记才能让和平永续。”是的,最好的铭记就是传承,最好的传承就是奋斗。如今,我们站在前辈们用青春乃至生命换来的新起点上,更要以不懈的“奋斗”来“铭记”血淋淋的过去。相信终有一天,我们能稳稳地从他们手中拿下接力棒,让祖国的未来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