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

三年级 状物 1088字
2023-11-10 20:58:26

惠山古镇,顾名思义,乃山脚下之千年古填,风景独特,令享有天下第二泉,誉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

走进古镇蜿蜒的街道,踏上一块块石阶,迎面来到寄畅园。寄畅园鸟语花香,柳暗花明。假山被一层层绿茸茸的苔藓包裹着,丛生几枝绿叶,别有几分趣味。书堂摆着几把木椅,一张木桌,空荡荡的,几阵秋风拂过,静谧中透露着几分庄严与肃静。枯竭的干树枝扭七扭八,几片干燥的黄叶在瑟瑟颤抖,却又像是抓着了救命稻草似的,紧黏着树皮不放。院中横贯一座石桥,水草绿油油的,鲤鱼摇摇尾巴,快活的打闹嬉戏,懒洋洋的睡上一觉。浓绿的小片绿藻在水面上荡漾着,圆圆的,紧簇在一起,难舍难分。

拜访惠山古寺这一名胜古迹,更是妙哉!跨越高高的门槛,忽见四大金刚凶神恶煞之面目,令人触目惊心。再寻进庭院来,见高大的佛祖塑像映入眼帘,庭里几炷香还在悄无声息的燃烧,杆尖隐约的冒着浓浓烟雾,弥漫着怡人的香,飘飘悠悠,烟香缭绕……佛像下,人们烧香拜佛,鞠躬不止,一派恭敬,令人神往。

每逢秋季,“菊展”是山脚下的一大特色。大团大团锦簇的菊花,争相开放,整一条小路,芳香四溢,空气中弥漫着蜜汁甜丝丝的味道,香气淡雅而神秘,仿佛整个小路都浸在这花香中了。狂放的五彩斑斓的菊花郁郁葱葱的生长着。花瓣儿细腻小巧,团团相靠拢,一直聚到中心里去。细雨中的菊,娇滴滴的,吐着花蕊,用手悄然一碰,清凉的甘露便纷纷扬扬的洒下来。染在指上,鼻间轻轻一闻,唇齿留香,沁人心脾,色味都比香水要好得远。待雨散去,毛绒绒的花团,挂着几滴水珠,晶莹剔透的,在暖阳下凝转,打着旋儿。

路经小吃衔,坊间芳香四溢,店铺里飘出袅袅炊烟,氤氲的雾气如梦如幻,迷着你的眼。无论是鲜面、菜包、肉肠,还是梅花糕、梨子水、糖葫芦之类,皆馋得要把人的肚肠勾出来似的,惹的人爱不释手。任香味儿在空气里缭绕,直钻到鼻孔里去,便非得缭乱你的心,肚皮空空,非得整一碗豆腐脑不可。热腾腾的豆腐脑儿,倒入料汁,再撒上一把葱花,便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滑入舌尖,热溜溜的涌向肚子里,让人不禁大快朵颐,汗流浃背,回味无穷,痛痛快快的再来上一碗。

惠山的老作坊,一赏风光,便映入了造型逼真的泥人儿。若刚进入店铺,便忽觉有人在碍眼,可定睛一看,竟然是泥人,就不免连连称赞了。七仙过海,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世间百态,皆纳之其中。精致的鼻尖,丰满的肌肤,披肩自然的长发,黯淡无光的眼神,娇嫩无瑕而虚掩发间的一双小手,穿着得体的一条长裙,一位柔弱的妙龄少女的形象便油然而生。雅观的姿态,迷人的造型,无不时刻体现着呕心沥血的匠心精神。

砖瓦间,木檐下,泥人间,石桥与花香,是惠山古镇那一份特有的记忆,也承载着人民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结晶。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重点突出。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文章的描写惟妙惟肖,非常生动。作者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风景之中,文章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