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

三年级 状物 1594字
2023-09-01 06:28:41

文家书香四溢,诗意缠绵,通晓古今,明知天理;理者严肃理性,思维缜密,重于应用,勤于推理。文若流水,灵魂中透着优雅;理似高山,沉稳中含着深思。高山流水,相映成趣,遂成千古画卷;而文理虽异,却本是一家,何必劳其本心,让文理相隔天渊?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所谓文理,不过是汲汲于功利的我们本着实用主义的心而划分的界限。谁又能说化学、生物不曾透着文哲之思,地理不曾显现抽象的思维?文理之科归于本源,即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共同体。人为的分割,虽看似减轻负担,实则忽视了文理间藕断丝连的亲密关系。每逢高二,莘莘学子便面临貌似相关于人生的抉择,然而对自身并未准确定位的我们,又何尝能不悔初心,作出明智之选?于是乎,选文者若背天文地理,置计算、数字于九霄云外;选理者欢呼雀跃,窃以为摆脱文史的束缚,却留下忘却国耻、不关心国事政务的话柄。二者皆留其所长,并其所短,然而对于文理兼优秀的全才而言,岂不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煎熬吗?文理相辅相成,各有特点,若以文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以理来锻炼我们的理性思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优雅中不失理性,严谨中透着亲情,文理相成,才能成就拥有先整人格的全才。在当今世界,必须避免片面和极端的人格发展,培养更多的全能型人才,以适应各行各业的需要。现在的大学生中,有很多人虽然成绩优秀,却被贴上“高分低能”的标签;也有很多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缺失了对周围世界的关注。与其拘束于书房之中苦心学习,不如通略世界古今,遨游数学世界,拥有诸葛孔明的广博智慧,又不失庄子“曳尾于涂中”的潇洒诗意。这正是文与理的完美结合,是两者互补长短的精华之所在。文理兼优秀的人,在优雅与理性的同时,也不拘于特定领域,可以驰骋于无限的空间,涉猎社会的各行各业,追逐自己的梦想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全才,创造杰出的成就,为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文理边界逐渐模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学习文理双科,这样的教育趋势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中,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了一种趋势。而文理兼学自然也成为了新挑战。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学生来说,我们需要乐于学习,享受求知的满足,因为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将不断面临一个个探索与挑战。唯有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我们才能在未来远航。我们需要积极学习文科和理科,并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逐步成为既充实自我、又兼具文理之长的人。

作为即将迎来高考的高三学生,我们深知备考的压力和艰辛。虽然无缘高考改革,但我对此表示赞赏。我坚信新一代少年不会因种种原因而局限于攻克单一知识领域,而是将通晓文理作为必修功课,勇于充实自我的内涵和拓宽个人视野。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拥有长远的目光和敏锐的观察力,不断完善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理性思维能力,并在任意领域施展我们的才华,创造属于我们的佳绩。正如古语所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兼具文理之长的少年,这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立于民族之林,也是为了我们自身人生的充实和坚柔互补的通秉之道。只有文理相伴,才能成就全才,带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将会迎接未来的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某种程度上说,优雅也是一种精神的高贵。天性纯良,内心干净而虔诚,只是向美而行,向善而生,让所有美德都内化于心,化为流水般清澈的本质。对人世间有着浓烈的爱意,不舍美好的希望,让原本有限的生命,如那些藏书阁的经卷般散发出恒久香气。保有先哲的智慧与德行,活出超越时空的气息,历久弥香。这样的人生,犹如一首华美的大提琴曲,一生婉转低徊,不绝于耳,深植人心。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沉浸在悠闲的人生当中,一切都处之泰然,也便有了一份灵魂的安静和从容。无论到了何时,都会得到上天的眷顾。即便老,也老的清香淡远,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