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涓涓细流般的时光,悄声天息的流逝,若汇聚,则成浩瀚大海凝聚磅礴之力。
——题记
朗朗读书声中,常听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千古名句,亦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感慨。少年时的我们更懂得时光易老,岁月难得的道理。钱鹤滩在《明日歌》中发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之感,前人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蹉跎岁月,启示我们,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
真情难忘,时间见证。
先秦时期,杨柳依依,一窈窕淑女翩然起舞;漫天飞雪,隐隐叹息,馨香怀袖,不知何时再见心上之人。也许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是报国无望,“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愤慨;是“头白江南一杯酒”亡国惜时的悲痛。人到暮年,壮志未酬,便有惟将多病,为有娟埃答圣朝,不堪人事萧条之感;看落花叹息,见然松柏为薪,闻沧海桑田,便有对花似人不同,寄望红颜子,可怜白头翁之感;蓦然回首,少年不识而今识,却只是“道天凉好个秋”。
纵观千古,人们在时光中徘徊,在流年中抒情,感时光之快,叹岁月之短。
鞭策以学,时光陪伴。
三国鼎立,卧龙孔明有“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之诲;时光流逝,百年之后又有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叹,可见时光的宝贵!
老师曾给我们放过衡水中学学生的一天,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一所名校,学生没有虚度光阴,像在海绵里积水一般时光越积越多。缓慢的步行,换成奋斗的奔跑,无用的聊天换成朗朗读书,有限的时间换成无限磅礴之力。为梦想惜时,为梦想而战!他们真正是“惜时之才”!
人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两个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是想走出农村,融入城市的孙少平,还有一位是不负众望考入大学的孙兰香。在一日疲倦之中,书籍成为孙少平的伴侣,在一日的劳动之后,少平总能挤出时间来阅读学习知识,不浪费一分一毫的时间,在家人为大姐夫王满银被带到老队而奔波伤脑、不知所措之时,孙兰香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知道如何利用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是抓紧时间,没有辜负家人期望,也没有在宝贵的时间做那些类似早恋,追星等无意义的是他们是“利时之才”!
在时间长河中奋力学习,开出时间灿烂之花,与时光作伴,与岁月相依。
惜时光流,珍岁月枯。
海伦.凯勒自幼无法欣赏世界的美好,无法聆听世界的奇妙,但她仍写就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书中,仅仅三天的时间让作者充满渴望,充满活力。三天的时间,海伦.凯勒想放眼看世界,看红装素裹,看绿肥红瘦,看波澜壮阔,看苍翠欲滴;放开听世界,听森林欢歌,听海风呼啸,听欢声雀语。因为短暂,所以珍惜;因为短暂,所以珍贵;因为短暂,所以永恒!
时光汇聚变形成磅礴之力。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这是28年艰苦奋斗的硕果,在党的领导下踊跃出无数有识之士,他们珍惜时间,投身科研,从原子弹的研制到清淡的爆炸,成功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70年代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跻身成为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中国人民与时间赛跑,取得了很多伟大的成就,向实现中国梦奋力进发!
习近平主席曾说过:“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守住”岁月,让青松常在,让青春长驻!祖国的未来属于我们珍惜当下,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做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国之动梁!
时光易老,岁月难留,但只争朝夕,涓涓细流便也能汇成汪洋大海,时光便也能绽放绚丽之花!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有条理性,内容具体,立意独到。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正文列出从多个角度切入的分论点,结尾加以总结,划分了文章严密、清晰的层次。文章论据丰富且贴切,很好地支撑了论点,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