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状物 1067字
2023-02-02 17:32:31

“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高树丛中有清蝉,蝉鸣惊动了整个夏日。

——题记

又是一年暑假,清晨的甘露顺着枝丫滑落在地,阳光毫不留情的吸干了露汁。高处的蝉紧紧抱着树干好似生怕这烈阳穿过树荫侵占属于它的领土。确认安全后,蝉爬向甘甜的露水,唱出了属于它自己的歌。"知了,知了"打动了熟睡的我。

夜晚的半夜,总会听见蝉声,你以为它是交响乐的前奏,却不知仔细听总会听出一丝悲凉,李商隐曾说过“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也是,蝉在高处会吃不饱,悲鸣却无人理会,难怪蝉声那么悲凉,那么凄冷。但转念一想,虞世南也曾说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叫声虽凄凉,却很乖,垂下长长的触须,静静地趴在树上,还会吮吸着树上甘泉的泉水。叫声很大,不是因为秋风,而是因为本身。

蝉,总是很奇妙。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蝉时是夏天的下午,我和姐姐下楼玩,她突然跑到一旁的树丛里捣鼓了一番,过来后把手上的东西拿来吓我,因为不常下楼,很少见到一些动物,我被吓了一大跳,差点哭出来,然后我姐就立马哄我,随后说:“这是蝉褪下的一层皮,不是活的。”我那时当即就感兴趣了,因为我还没见过褪下来的皮还能黏到树叶上,还不会掉。当天晚上,我就和姐姐蹲在树丛里,不一会就看到几只蝉爬到了叶子上。它们的翅膀很长,身体和翅膀的长度差不多,有很多脚。这时我第一次见到蝉的样貌。

第二次见到蝉是我回老家后的夏天,老家的夏天很热,我经常到梧桐树下的秋千上玩,那时经常会听见蝉声在那叫,有时候还会见到蝉到下面来玩,也许是和同伴走失了吧?

第三次见到蝉是在一个医馆,那时我生病了,我妈带我到那里捡西药,在一个透明柜里看到了当时姐姐吓我的蝉蜕,我习惯性问医生:“医生,着蝉能当药材?”那位医生看了看我说:“当然能,蝉蜕性味干咸、凉,可以治很多病,主治散风热。”我点了点头知识又增加了,只是奇怪的是蝉蜕居然能当药材。

第四次见到蝉是一个生日聚会上,吃饭时见到服务员姐姐端上一个餐盘,我见到好眼熟,餐盘一转到眼前看,居然是蝉,难怪那么眼熟。当时我可真是个“十万个为什么”,便问我妈:“妈,这蝉能吃啊?”“当然能吃,蝉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能预防感冒呢!”天哪,我妈这是打了草稿还是提前准备了的,居然这么了解蝉。

知了,知了"那是蝉在鸣叫,我已改变了对其的看法,或许我已经悟出了这鸣声的何情何起,向后院,抬头看着绿叶丛中渗透的光圈,这光圈中竟有只蝉,原来它并不惧怕烈阳,趁这轰轰烈烈的夏日尽情高歌。

"没有蝉鸣的夏天就不是夏天。"

蝉为夏日而鸣,我为生活而鸣!

——后记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小作者以自己对蝉的认识过程为线索,对蝉进行了描述,不光讲了它的生活习性,也介绍了它的功效,文章既生动,又充满了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