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滑丝白的豆腐内包裹着一团饱满的肉沫沫,在油锅里“滋滋”地响,一出锅人们便给了个名字叫它“豆腐酿”。
一天早上,妈妈从街上买来了豆腐,还有韭菜和半肥瘦的猪肉,妈妈先把肉、韭菜放上一些调味品,然后放入搅肉机里搅成了肉馅,妈妈再拿出一砖豆腐,把豆腐切成一块块薄厚均匀的豆腐片,因为这样子切,能够方便把夹在豆腐酿里的肉馅受热变熟,豆腐太厚肉馅豆腐会不熟,豆腐太薄的话容易变煎坏,肉馅也要放在豆腐块里面的五分之三,不然就会溢出来,最后再肉馅盖上一块豆腐,豆腐酿就此成型。
接下来就是煎豆腐酿了,妈妈先将几块豆腐酿依次放入油锅里,豆腐酿煎上一分钟,然后再把豆腐酿翻一个面煎,豆腐酿这样翻来翻去的煎上二十多分钟后,再往锅里倒入一些水,盖上锅盖五分钟再把豆腐酿翻一个面煎,这时要放上一点油和盐,接下来重复几次盖上锅盖五分钟,然后翻一个面煎,到了煎豆腐最后时刻,放上一些水,再放上一些生粉,在盖上锅盖闷上十分钟左右一份香喷喷的豆腐酿就可以出锅了。
“晚餐做好了,吃饭啦。”妈妈喊到,我夹起一块豆腐酿,一口咬下去,浓浓的豆腐香直冲我的味觉,豆腐又嫩又滑,还包含肉的香味,真不会是家乡的特色美食。
豆腐酿有许多营养价值,在岑溪里,豆腐酿的身影上到五星级大酒店,下到路边摊,岑溪许多饭店里,菜单的招牌菜栏上面永远会有豆腐酿的大名,别的地方做的豆腐酿,不是豆腐太硬,就是豆腐和肉馅,要么就是豆腐质量不好,但家乡的豆腐酿从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喜欢我家乡的豆腐酿,它没有柳州的螺蛳粉出名,又没有北京的烤鸭远近闻名,但我永远喜欢豆腐酿。
教师点评: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文笔流畅,有自己的思考,情感真切。作者全面细致地对“酿豆腐”做了介绍,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它的制作过程、它的美味,也让我们了解它的功效。作者也借此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酿豆腐,甚至是对家乡的真切情感,这也让文章的感情和立意都得到了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