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是名副其实的柳城,但我常把此“柳”与诗词中的“柳”意联系在一起——留城。到底是什么东西留住了我这个对美食如此挑剔之人?当属常德酱板鸭了。
初次见到这黑红且干瘪的物什,我对它并无好感,甚至还有些怀疑它生前是不是营养不良。可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事实证明,鸭也不可貌相。这小东西生前也是一只肥头大耳的鸭?对于我爸的描述,我半信半疑。
这酱板鸭近在眼前,我却迟迟不肯下口。最后还是他怂恿我,我才勉强撕了一小块,警惕地咬了一口。不吃不知道,一吃,感觉自己“呼”地腾空而起,飘进了一个别样的美食天地。回过神来,我又撕了一大块。这肉丝,丝丝紧密,还有弹性,颇有种“藕断丝连”的感觉;不想外边微微发黑的鸭表皮,这肉丝有种被岁月洗透的深红,还隐隐散发着细微光泽。再咬下去,这紧实的肉质,有些许的辛辣,却越嚼越起劲儿。一小口的鸭肉是一大口的满足。丰富你的味蕾,填充每个味觉细胞。最后,“吃”这个动作被我无限放大,成为了狼吞虎咽。一只酱板鸭的肉是很少的,吃完后我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角,吮了吮我用来撕酱板鸭的手指头。
由于酱板鸭是包装了再出售的,一般是看不到整个制作过程的,所以我去网上查阅了资料。原来其制作工序很复杂:得先把鸭子腌好,再晾干几天,等多余的水分蒸发后,将干瘪瘪的鸭放入按比例调好的汤料里,用大锅焖煮,到时间后,把锅盖一掀。这时你就会闻到扑鼻而来的鸭肉的独特香味儿,看到那被浓汤包裹的酱板鸭了。酱板鸭,真是常德一绝!
柳城给我的印象,不仅是一片翠柳深植的沃土,也是那酱板鸭的诞生地——那观之色泽深红,食之醇厚,闻之香馥的酱板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