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中的柜子正中,摆着一套从景德镇买来的瓷器——神情庄重的滴水观音,赤脚站在一尾庞大的金色鲤鱼上,在她的两边,还各站着一个使女。
观音微闭双眼,一只手倒拿一只金瓶,另一只手微翘着,将一把拂尘甩向身后,口中好像念念有词。
观音身着素雅衣裙,肩上一条猩红霞帔显得分外耀眼。她的衣带微微飘起,仿佛在微风吹拂下,伴随着腰间玉佩的叮当之声,这就如同吴道子画中的人物一般“衣带生风。”
滴水观音那只举着拂尘的手塑造得非常精细。那纤细的小指和无名指微翘起来,只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拂尘,甩向身后;几根纤指看,起来那样刚劲,却又让人担心不小心会被折断。
观音两边的两个使女栩栩如生,神态各异。不过,当你第一眼看到她们,准会想:“这是一对孪生姊妹吧?”她们俩年纪相仿,云鬓都高高耸着,身着美丽的石榴裙,还系着几条彩带,乍一看,那模样就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但是,这两个使女的动作和面部表情可大不一样。一个右手搁在胸前,左手将衣袖甩向身后,娥眉紧锁,眼神中充满忧伤。我想,她一定是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向往着美好的人间吧?另一个顽皮地歪着头,几缕青丝从云鬓上散落下来,还全然不知呢!她两手背在身后,直冲那个忧伤的使女眨眼睛,好娇憨的神态!
最有趣的要数观音脚下的那条鲤鱼,大张嘴巴,正对观音倒拿着的金瓶。它还用眼睛调皮地左顾右盼,把尾巴高高翘起。身上披着一块美丽锦缎,怪不得这么高兴呢!
这样精美的工艺品,真令人赞叹不已。
更令人惊奇的是,只要把水灌入鲤鱼口中,观音手中的金瓶就会一滴一滴地向下滴水,而且水不偏不倚地滴入鲤鱼口中。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鱼的腹内是空的,这个“容器”却与金瓶间有一道狭窄的通道,刚好可以放置一根小细管。水注入鲤鱼嘴中,只需将观音稍稍倾斜,使少量水先从金瓶中流出来,这样,由于惯性和大气压的作用,金瓶中的水就“滴答滴答”地直往下流了。
很难想象,这样精美而神奇的瓷器竟是普普通通的泥土制成的。它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还具有新时代的创新意识。一看到它,我就想到那些向泥土注入生命的人们。
它是景德镇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我非常珍爱这套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