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棘龙是最大的肉食性恐龙,达到可怕的14~20米。它最显眼的就是它背部帆状的背脊,而这也是棘龙名字的由来,科学家认为背脊可以调节体温。
棘龙的嘴巴像鳄鱼嘴,又细又长,嘴里的牙齿十分尖锐,呈弯曲状,很适合抓鱼用,又因为棘龙的大部队化石都是在河边或沼泽边发现,所以科学家推测棘龙应该是一种两栖的恐龙。
由于棘龙的化石有很大一部分在二战期间被损毁,所以棘龙至今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化石,而棘龙的真正形象一直是考古学家们争相研究的问题。
而现在人们幻想中的棘龙形象基本和《侏罗纪公园》中的一致。庞大的身躯,满嘴的尖牙利齿,比霸王龙要粗壮上不少的前肢,以及那霸气侧漏的背脊。
而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应该就是棘龙和霸王龙之间的较量,在人们心目中一向不可一世的霸王龙竟然被棘龙轻松的打败。至于多轻松呢?棘龙只是咬住霸王龙那粗壮的脖颈,随后前肢和嘴巴同时发力,只听“咯噔”一声脆响,霸王龙那20多吨重的身躯便轰然倒地。而在后面的电影情节中,棘龙更是凭借极好的水性在水中轻松将主角的船给顶翻,一度将他们逼到绝境。这更是在观众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开始改变对棘龙的认知,棘龙可能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松打败霸王龙的狠角色,更有可能是一位技艺精湛的“渔夫”,而它的尾巴也可能和普通的肉食恐龙大有不同。通常,恐龙的尾巴是用来保持平衡的,而棘龙的尾巴则是扁平,可能更多是用来在水中游泳。
根据研究,棘龙的前肢可能并没有比后腿短太多,有的科学家推测,棘龙可能并不是靠后腿站立行走,甚至有可能是四腿爬行,虽然这只是推测。
但是,这样的形象和电影中的相差可太大了。然而,这丝毫磨灭不了棘龙在电影中给大家带来的震撼。再说,科学本来就是慢慢进步了,这刚好是一种人类对古生物认知的逐渐改变的见证。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文笔优美。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创作前做了充足的资料收集和观察积累。文章集科普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身,很能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