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劳动的印象,或许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潇洒。或许是“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旧的闲逸,又或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有趣对于田间劳动的农夫们,自然少了几分“粒粒皆辛苦”的感触。如果没有那个夏天,我可能也会这样,对劳动的真正价值感触不深。布谷布谷,当布谷鸟在麦田翻飞,碧绿的麦田变成金黄的麦浪。麦收的季节便到了。这是农人最隆重的节日。大片的麦田是可以用收割机的。但种在河岸两边的却需要用镰刀一把把收割。每当这时,奶奶便早早起床,当我睡眼惺松来到麦里。奶奶的身后已经站了上百个麦捆,它们排列整齐。雄起起气昂昂的像即将上战场的士兵此时的太阳挂在东边,像个大火球一样晒得皮肤生疼一点都不友好,奶奶见我敞着头,赶紧摘下头顶的草帽,戴在我头上。那已经被汗水浸透的帽亲儿挂在我下额湿漉漉的。带着浓浓的汗醒味儿。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埋头,弯腰,挥舞镰刀,转身、放麦,不过奶奶一刀开去,割下的是一小抱,我一刀下去割的是一两根,奶奶取笑我浮光头,你在那绣花呢,像你那样,这个麦田奶奶割到冬天也割不完啦……我冲奶奶吐吐舌头,努力一刀下去争取多割一点,不到十分钟,我的脸就酸了,身子也好像被掏空一般,弯下腰,不想再直起来直起来,不能再弯下去,脸也被麦芒弄地这儿红一块那儿紫一块,像一个斑驳的地图。奶奶心疼地对我说:“去吧,回家去吧。”我倔强地要陪奶奶一起劳动。站在日头下和奶奶并肩作战。头上是毒辣辣的太阳,身边是汗如雨下的奶奶,经过半天的忙活,看着麦地里扎好的捆捆麦子,不由欣然而笑。奶奶淡淡叹口气:“你看。你这半天割的小麦其实也不不过能做一个馒头。”我不由怔住。想到我平日的浪费,回味着割麦子的辛劳。明白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内涵。亲身体验才能感触深原来那个“未解供耕须”的我,在这次劳动中收获了“汗滴采下土”的艰辛和“粒粒皆辛苦”的珍惜。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