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戒空戒松,从严以终。
——题记
如果说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那么自律便是建筑之基。关于自律,伟大人民领袖毛泽东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成就大事。”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要进行严厉的自我克制,因为克制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寄托。”贤士许衡以一句:“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表明自己在混乱时局下仍保持自身操守的决心;十三岁的鲁迅先生也曾在课桌上刻下“早”字鞭策自己。自律使我们不做欲望的奴隶,战胜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李世民——以人为镜,开创贞观元年
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传位于李世民。即位后李世民,勤于正事,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将谏臣魏征视作一面可以明得失的“镜子”。对内文治天下,对外开疆扩土,使得政治清明,文教昌盛。形成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而后在魏征逝世时,李世民言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表达对魏征逝世的悲痛。
包青天——清正廉洁,以拯黎元危难
包拯在京城任职时,素以公正廉洁、秉直不阿而闻明,无论权贵布衣、威逼利诱,他始终都严于律己,毫不动摇。因此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其铁面无私,令贪官污吏闻风丧胆
公元1040年,在担任端州知州时,他不仅治理了困扰百姓已久的水患,还创办了当地第一所官办书院,推进礼教文化,因而深受百姓爱戴。
在包拯离职时,端州百姓们以端砚相赠,却被包拯言辞拒绝。他在词中写道:“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包拯始终严明律己,以儒家之道为自我要求,以国泰民安为奋斗目标。居其位则谋其政,他用两袖清风的一身正气涤荡时代浊流,成为我国历史上清官的标杆。
前人之伟绩,吾辈皆应铭记,更应追随着前人之步伐,心存自律,严格自立。以自律为帆,抵达梦想彼岸,待他日羽翼丰满,驰骋乾坤,点缀河山!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立意独到。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得当、丰富,具有时效性。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中选取的事例也较为典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作者首先解读议题,然后剖析原因、分享看法,循序渐进地展开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