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人的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故事,发出的光芒能够温暖人,甚至改变人;一个国家的故事,也彰显着文化的底蕴,传播着民族的精神。
要明白“好的故事”究竟为何,必须从“故事”本身来分析。故事,是对某件事情的描述,是一种讲述者和聆听者之间的交流方式。好的故事在内容上有着丰富的情节,并在形式上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兴趣。说书人说“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此时听众们便会不满地嚷嚷起来,这是情节悬念的作用;更有口技人,以一桌一椅、一扇一抚生动演绎火灾场景,吓得听众“两股战战”,这是形式生动的作用。此外,源远流长的经典神话、戏剧、小说,无一例外都有着深刻的、突出人性之美的精神文化内核,比如愚公移山与西西弗斯推巨石,都体现了人对无可攻克的困难的反抗精神。
好的故事能够以形式的精巧和情节的动人跨越时空进行传播,其所蕴含的精神被听众所吸收、发扬。对于听众来说,他们有着如光般温暖,有感召鼓励的力量。语文教材中的《木兰诗》,曲折的剧情让读者心神摇曳,凝练的语言令世人过目难忘;其高歌女性反抗束缚、保家卫国的精神内核,更让这段故事经久不衰,最终漂洋过海,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女性的风采。日本的《木兰》画作,迪士尼两次翻拍《花木兰》电影,无不彰显了木兰故事的力量。
或许,对于《木兰诗》的创作者来说,这段故事只是为了记述那个时代女性的光辉;但好的故事,就是能够跨越时空,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注入精神力量。
流传千年的故事已为经典,但经典不该被束之高阁,而应随着时代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故事的听众在改变,故事的内容、形式也要不断进步。正如明代百回本《西游记》是在前代西游故事的基础上加以创作,《西游记》也在当代被翻拍为更加直观的影视作品;在形式上不断更新进步的同时,今天衍生出许多“孙悟空”的新故事,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原著的基础上赋予孙悟空更复杂的人物形象,涉足了更广阔的主题。这样的创新,能够扩大故事的受众,增强故事的力量。但是创新不是歪曲恶搞、生搬硬套。就像迪士尼的新版《花木兰》,将木兰的成功归结于天生的超能力“气”,这完全颠覆了木兰故事的内核,必然水土不服,遭受冷遇。
中国有很多好故事等待发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底蕴。我们在讲故事时,既要尊重经典,也要适当创新形式、创造内容。好的中国故事像一扇窗户,听者从中看见的是中华文化;又像一架桥梁,吸引听众走向故事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