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蜩沸间沉淀,且独处以绽放

三年级 议论文 1563字
2023-06-18 10:36:24

昔往矣,王摩诘不问世俗名利,脱身而寻“行到水穷去,坐看云起时”的独处光阴,林逋不愿与世沉浮,怀揣“卧枕船衔归思清”的归隐情趣;而望今朝,有着无数红袖青衫薄的青年人发出了“安静一下请不要被打扰”的诉求。从古至今,文人商贾,天子庶人,莫不有如此期望时刻

何如此?从夏商周至唐元宋来到现世,世人的言语总是颇多繁杂,个人总是被历史的潮流挟持向前涌动,纷纷不绝的声音在耳边此起彼伏。我们在群体热闹下存活,同样因喧嚣而迷失自我。至此,这时我们必定要去寻找合适的时机,摒弃喧嚣来寻找独处,在蜩沸中沉淀自身的阅历,体察心灵的感受,在独处间去绽放别样的清芬!

站在时代浩浩荡荡上的青年,是幼时转向成年的过渡时期;我们从校园的单调的师生关系,家庭关系迈向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我们的选择由单选变成了多选;不少在由追求梦想到抉择未来的两难境界,我们总会面临周围纷纷扰扰,错综复杂的信息干扰。网络会告诉你成为网红,如何一夜暴富;父母告诉你去高考去考公去考编;所谓的“长辈”告诉你,理想是苟且,现利才是真,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耳边喋喋不休

是什么让一代代去失去了儿时最初的幻想,忘记了倾听内心的判断,在“考”的路上一往无前以至于无效的卷,沉浸狂欢在人际交往中而丢失的弥足宝贵的独处空间去沉淀自身,失去了不同的空间去尽情的绽放,青年一代,不应于如此。

《中国青年报》曾有评既有享受孤独生活的能力,又有融入公共生活的自在,这才是现代生活应有的从容姿态。写下“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既独身一人去看山川湖海,大漠孤烟,又回到人文社会去设身处地地与穷苦疲弊的社会底层相共鸣,从而开创了独属他一人的诗歌时代。网络上名为“乡村卡卡夫”Vlog博主,他从繁花似锦到闲适乡村,从商业酒会到安静独处,按他所述,正是现在的生活让他学会去沉淀,去享受慢节奏,从而去磨砺更好的自己,他没有理会周围同事的看法,甚至不顾家人的议论纷纷,静待机会去更好的绽放自身。

余秋雨曾写道的,“大智不群”“何惧独步”这两次,我想他们皆是如此,我辈青年也应以此为准则。

在众人泯然追风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或许会失去理性的思考,就比如我们已经忘却了高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找自己的方向而投身于该事业,懂得家国情怀,将时代之我与国家之复兴相结合,却不是在无效的内卷圈浪费颇多的精力与人力。选择自己的盎然情趣并去培养,去挖掘自己一技所长,而不是困在死板的题海战术里,暂且放下游走在笔尖的浮躁与追求高效率的急促,去读一本经典,下一场围棋,摸索一道难题,我始终坚信心灵的充盈远胜于纸上的学历,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将自己的能力与兴趣结合去选择一生职业,而不是在高考填报时听凭专家,家人的嘈杂言语去盲目判断,去哄抢风靡一时的专业,而不去思考他们真的会经久不衰吗?他们的判断是正确与否呢?也尚且未知

我们应去抛开蜩沸之外,去倾听内心的声音,理性判断,在热烈中寻找寂寞为了更好的沉淀自身。我辈应或心怀星辰宇宙探索未知的好奇,或去品味社会人文的风流潇洒,在追寻世界真理的道路上绽放,于自我思隅处默默沉淀,以归隐独处中升华灵魂,携高山仰止,笃信好学的品格去窥探生命的真谛

既而如此,我所谓的放松是为了寻求自身的归处,延展生命的宽度,绝非是固步自封以至于在河清海晏下,百姓做到真正的安居乐业,人们在理想之途中终矢不渝,不论高低,不论贵贱,磨砺自身,从而在各行各业中为国家而奋斗,在时代中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生命,而绝非生活如一滩死水的摆烂躺平。我所谓独处,非隔绝人世,我们难以避开车马喧嚣,却可以在心中修篱种菊,在璀璨中去寻找安静,在热闹中懂得脱身独处去思考判断。

冀望我辈青少年者,任世事摇曳,且寻静处,在蜩沸中学会抛开世俗的装裱,去沉淀自身的修养和思考判断的能力;在独处中,且猖且狂,且歌且舞,在茫茫的历史潮流中,不断成长,绽放出自己的玲珑姿态。

教师点评:文章取材真实,语言生动,立意独到,情感饱满。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得当、丰富,具有时效性。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正文列出从多个角度切入的分论点,结尾加以总结,划分了文章严密、清晰的层次。文章论据丰富且贴切,很好地支撑了论点,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文章结构尤其严密,这也让文章的论述在清晰有序的文字中展开。作者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论据的选取可以再注重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