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春

三年级 议论文 856字
2023-04-03 09:59:41

一元复始之际,人们对春天格外心怡。

对春之节律,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感受的那么清晰。上古时期,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寒暑不知年”的洪荒时代。在长期不懈的上下求索中,人们逐渐发现了物候天时的周期变化,在生存能力极其有限的条件下,人事与自然时节的合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故“古人立国,以测天为急”。在新春肇始、万象更新之时,当然更要以礼为先,祈福求顺。

岁时伏腊,也是人事往还的繁忙之时。中国人对此不避讳,西方人也同样看的很清楚。古罗马的雄辩家西塞罗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过:“有什么样的目的,就有什么样的礼节。”奔走于途,酬酢于庭,为的都是在一年伊始之际,密切过去已存在的血亲或非血亲的关系,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当然,除此之外也有无可奈何,非得在此时走走形式的事。宗臣在《报刘一丈书》中说,“前所谓灌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这是一种敷衍塞责的办法,对不愿去而又不能不去的人家,干脆过门之时投一刺,即一张名片,就算交代过去了。

对待春天,人们都不会这么马虎。

春之到来,不仅预示着可以脱去厚厚的冬衣,向着原野呼吸不再凛冽的空气。春之节律,以一种软软的、暖暖的方式,提醒着人们,该离开红红的炉火,该打点起行装,沐着春风,走向远方。

应该感谢春天的提醒,张开胸襟,迎纳春风入怀。

善待春天,就是善待自己,中国农村,有许多礼春之举。在三牲五畜奉献于春台之际,人们就是把自己未来一年的收成和命运,寄望于春风化雨,五谷丰登。并不是世界上一切地方都有春天,并不是一切地方的春天都那么美好。我们在享受春天之赐的同时,为什么不多想一想,如果人类再恣意糟蹋环境,被欺侮与被损害的春天,会是永远那么准时的如约而至么?

珍惜春天,就是珍惜生命。今天的人们,用不着对春再繁文缛节的顶礼膜拜。但是对春心之向往,情之崇敬则完全应该。当春风吹绿原野的时候,我们对大自然的慷慨赐予,当然应该心存感激。

珍惜春天,就不能坐待春光流逝。春天赐予吾,吾亦回报春,这是应该提倡的惜春观。自然的春天靠人去维护,人间的春天,靠人去创造。从今伊始,让我们大步迈向春天!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有条理性,内容具体,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浓浓的情感融入到了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文章更具感染力。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