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环境,败也环境

三年级 议论文 802字
2023-03-27 06:09:56

人造就了环境,环境也造就了人,人通常会被当下所处的环境所影响。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蚱蜢捉不过乡下孩子”,这都是因为受到了环境的影响。一个出生在田野农家.一个出生在书香世家.二者所处环境完全不同使得两者能力不同。环境可以发展能力,也可以限制能力

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带给人十分积极的影响,这也诠释了为何家长都拼了命想把孩子往好的学校送。一个好的学校,必然有好的学习氛围,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即使再调皮捣蛋,到了一个好的环境,没有人搭理他最终也便安分了下来。身处好的环境,如同处于芝兰之室,久而久之,身上没有味道也会被熏香。反观之,一些学习习惯很好的孩子去了学习氛围差的学校,班上的人都不学习,在那呆久了,便迷失本心,被别人同化,最终可能玩得忘乎所以了。身处坏的环境,如同处于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

人与人出生那一刻本无明显差别,没有人刚出生就是英雄,也没有人刚出生就是坏人。有的是日后环境的影响,一个英雄的家庭可能充满正能量,父母教导着孩子向善向美,遇到困难要充满希望。一个坏人的家庭可能本身就非常的不美好,可能存在家暴,以及孩子做错事后父母的不管不顾,研究表明,99%的犯罪,都和原生家庭有关。

但令人欣慰的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孟母教子,三迁其居。最终孟子成为"亚圣”。每一次的迁居都是孟母对环境的选择。现在的我们,也要学会对环境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我们身处一个环境却并不清楚此环境的好坏时,我们可以借助外界更广阔的环境来到断,若得知所处环境并不好时,该如何做呢?第一,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不在所处环境中迷失自我。第二,避充过多融入所处环境。虽然达不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但我们可以洁身自好,保持一定的个人空间。

成也环境,败也环境,无论我们所处坏境如何,都要坚守本心,发展自我,充分利用环境优势,也要提防环境限制。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取材独特,文笔优美。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得当、丰富,具有时效性。作者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