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的夜似乎总不那么宁静,晚饭时刻,全家人围坐在课桌前,不知何时开始,那熟悉的歌声便逐渐的渗入了全家人的谈话,成了绝好的背景音乐。这歌声似近又远,飘忽不定,原本只在晚上唱,后来大有向白天发展的趋势。真不知是何时小区来了个音乐发烧友,但似乎又不是。
谜底是不能解开的,一页实在耐不住好奇,下了楼又出了小区大门,十字路口的交接处早已围满了人。就这样站在马路边面前展示品铺的很长,带着自备的话筒,喇叭,灯光日日献唱。对!就是那个小伙子。他自称是学音乐的,音乐老师得了癌症,缺钱,他是来募捐的,那铺在地上展示的是老师教书育人的生活照片,以补充文字。
路上,匆匆赶路的夜行人,不禁放慢了步子,斜着眼一撇,走了。也有好奇心丰富的停下来驻足观看,如果同情心再丰富些,便会扔下几个钱。围观的还有些是晚上出来走动的居民本来就闲着,这下可就成了饭后的谈资。我依稀听到这些谈话,说这孩子难得为了老师来筹钱,一句老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骗钱的吧,这样的把戏看惯了;又有说既然得病的是老师,学校怎么也不管管。这时那个原本蹲下来,在昏暗的灯光下仔细研究文字,图片的站起来似乎是汇报研究结果:“你们不知道哪是什么正规学校的老师啊,开了家乐器店,顺便教了一帮学生。”一阵“哦——”人群似乎对这位“老师”的崇拜少了几分,之后又散了。那少年现在也吸引不到什么人,黯然的整理东西踏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了。
之后我又见过那少年几次,时间长了,他的那些展品便吸引不到人。他每次也能梦到一些钱五角的,一块的少有5块,10块的。有一次我也想给转而打消了念头,这是给予或者说施舍给乞丐的这点钱杯水车薪,微乎其微。他缺一块钱吗?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么他需要的数10万甚至上百万的医药费就这样募集?或许他会遇到一个好心人,赞助一笔医药费——他那是小说里的内容。说实话,对他的做法我不苟同。是他天真,还是我现实?
再后来,他还是来,依旧是楼下飘歌。没有看到他的其他同学,依旧是单枪匹马的来。以他的说法,那些同学也在写竭尽全力。竭尽全力?或许他们就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没于夜色中同样在唱,同样有一群围观者;或许他们四处奔走,东拼西凑;又或许他们只是嘴上说说,现在正在惬意的享受饭后时光;又或者,他们根本不存在……
是虚构的?这个可怕的念头可不是我个人的想法,我已经听到了周围的闲言碎语。我不清楚眼前的那个少年是十足的理想主义者,还是纯粹的骗子。这似乎无关紧要,因为我以及大部分人都不曾打算出这一大笔钱。
后来呢?有一回,我听到他在唱《假如还有明天》,我是音乐的门外汉,但那歌听起来总是让人心潮涌动,让我完全相信他是用心在唱。之后又见到那展示里多了风音乐老师的亲笔信,有三个字格外扎眼“我想活”,简单明了,充满了对生的渴望……总之,我是完全相信了他的真实。设想一下,哪里有个歌唱的不错的片子准备了一大堆的展示,配了音响以及灯光,虚构了一个故事,来到一个算不上繁华的路口,日日献唱?
是我变单纯了?
然而,怀疑依旧继续……
你或许会问,再后来呢?少年走了,楼下不再飘歌,夜归于宁静……他筹到钱了吗?我想是没有。他去哪儿了?或许在别的路口唱歌,依旧有一大堆的议论;又或许放弃了吧,谁知道呢?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具体,文笔流畅,立意深刻。文中分享的经历一波三折,趣味盎然。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